前美军上校麦格雷戈说了句公道话: 中国从来不好战,他们只想搞钱。你翻翻中国过去2

沈言论世界 2025-11-01 16:55:18

前美军上校麦格雷戈说了句公道话: 中国从来不好战,他们只想搞钱。你翻翻中国过去2000年的历史,唯一扩张的时候就是蒙古人当家的那会儿,其余时段中原地文明始终对扩张毫无兴趣,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中心,文明的楷模。   中国的主流政治文化,从来不是征服型的。中原文明的骨子里,更多是自守、自足、自信。   自守是因为地理环境给了中国一个天然的屏障,东临大海,西有高原,北有草原,南方丛林密布,农业文明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之后,便逐渐形成一种“内聚式”的发展模式,不靠掠夺外部资源,而是靠内部秩序维持运转。   自足,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体系已经足以满足大多数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不需要像地中海文明那样四处寻找殖民地。   自信,则来源于对自己文化的高度认同,这种认同表现为“天下观”——不是否定外族,而是认为文明的标准已经定在中原这儿,谁愿意来学习那是欢迎,但真要搞侵略和对抗,那也犯不上。   麦格雷戈提到蒙古人主政时期的扩张,这是有据可循的。元朝虽然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其政权主体是蒙古族,他们的扩张从来不是以中原王朝传统的“化夷为夏”为目标,而是以掠夺和征服为手段,典型的草原帝国逻辑。   元朝的扩张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次对外主动用兵的时期,比如远征日本和东南亚,这些战争不仅耗时耗力,还大多数没有成功,最终导致财政困顿、民生凋敝。   元世祖忽必烈虽然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帝国,但也留下了一个难以持续的大摊子。   中原士大夫对这种扩张并不认可,元朝之后的明朝,几乎是以一种“收缩”的姿态来治理国家,郑和下西洋虽然气势恢宏,但从来不是为了殖民,而是为了宣示国威与贸易外交,七下西洋之后,明朝选择了主动收回这种外向型政策,这不是因为打不过谁,而是觉得没必要。   汉武帝的对匈奴之战,常被拿来当作中国古代“扩张”的例子,但实际上,那是一次为了战略防御和边疆稳固的主动反击。   他并没有将战争推进到匈奴深处建立政权,而是通过军事打击和外交分化,解决边患问题。   唐朝的安西四镇和北庭都护府,也不是殖民统治,而是一种边疆管理机制,其核心目标是稳定通商路线和民族融合,而不是输出统治模式。   宋朝更是典型的“内向型”政权,重文轻武,哪怕面对北方压力,也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手段解决问题,甚至出现了“岁币外交”。   到了清朝,虽然完成了大一统的版图,但其对外政策依然以守为主,“闭关锁国”不是软弱,而是因为自认为“万国来朝”才是天下秩序的正道。   说到底,中国历史上的“扩张”往往都是被动回应,而不是主动侵略。军事行动的目标,始终是边疆稳定与民族融合,而非殖民统治和资源掠夺。   今天的中国依然秉持这种历史逻辑。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强调互利共赢,反对霸权主义。   对周边国家的态度,不是输出制度,而是加强合作;对远方国家的接触,也不是控制市场,而是共建共赢。   无论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还是亚投行的设立,背后体现的都是一种“搞钱”但不搞侵略的思维,是一种用经济去连接世界的现实态度。   对于我们来说,读懂自己的历史,不是为了炫耀和平,也不是为了否定一切武力,而是要明白,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侵略有多频繁,而在于能不能始终坚持一种有底线、有信念的国家战略。   两千年风云激荡,中国之所以能屹立不倒,不是靠刀剑,而是靠文化、制度和人民的智慧。能把“搞钱”搞成国家战略,并且搞得让别人都愿意来合作,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0 阅读:118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