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悔都来不及啦。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访问中国,此刻最难过的估计就

惜陈谈娱乐 2025-11-06 06:31:58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后悔都来不及啦。爱沙尼亚外长查赫克纳访问中国,此刻最难过的估计就是瑙塞达,立陶宛多次喊话想恢复外交、加强交流,可中国并未轻易松口。如今看到兄弟国家爱沙尼亚与中国加深合作交流,瑙塞达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2021年,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对,允许台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国迅速做出反应,当天表态反对,没几天就将外交关系降到代办级,撤回大使,海关系统还把立陶宛从贸易名单上划掉。这一系列举措,让立陶宛经济遭受重创。 从国际关系大背景看,当下“一带一路”倡议正为沿线国家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爱沙尼亚虽退出“16 + 1”机制,但明确表示会继续与中国维持建设性务实关系。 2025年11月查赫克纳访华,明确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还提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这种务实态度换来实打实好处。中爱2024年双边贸易额保持在11.5亿美元规模,爱沙尼亚邮政运营商还借和中国市场联系拓展业务到中亚和高加索地区。反观立陶宛,错过“一带一路”发展快车,在区域经济合作中逐渐掉队。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立陶宛当初允许设代表处的行为,背后其实有贸易保护思维。想通过这种手段获取美国等西方国家支持,换取贸易便利。 但结果呢?2023年对华出口从每年2.55亿欧元跌到0.3亿欧元,激光设备、木材贸易等行业损失惨重。这种短视的贸易保护行为,不仅没带来预期利益,反而让本国企业陷入困境,充分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化时代行不通。 近期欧洲能源危机持续,立陶宛对华关系紧张也影响到能源进口。中国在能源领域有着广泛合作和强大供应能力,立陶宛因对华关系恶化,在能源合作上错失机会。原本可以通过与中国的合作,获取更稳定、廉价的能源供应,缓解能源危机压力,现在却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在国际舆论场中,国家外交信誉至关重要。立陶宛政坛反复横跳,一会儿说要“全面恢复外交”,一会儿又出新政策把中国列为“安全威胁”,2025年还“赶”走中国外交官。这种不诚信行为严重损害其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引发负面评价。其他国家在与立陶宛交往时,也会对其承诺和行为产生怀疑,影响其国际合作和发展。 欧盟内部对华政策存在分歧,立陶宛在世贸组织起诉中国时,26个成员国集体反对,没人愿意陪它蹚浑水。这表明立陶宛在欧盟中处境尴尬,其激进对华政策得不到多数欧盟国家支持。在欧盟试图平衡对华关系的大背景下,立陶宛的行为显得格格不入,不仅影响自身在欧盟内部的话语权,也破坏了欧盟整体对华政策的协调性。 瑙塞达2023年底公开承认当初允许设代表处是“严重外交失误”,可关键改错步骤却拖着不做。中国早已表明,想恢复关系先把代表处名字改回来,这是底线。立陶宛政坛内部争吵不断,无法形成统一有效对华政策。如今瑙塞达支持率跌到12% - 13%,创执政以来新低,议会反对党天天拿对华关系说事,商会也多次公开呼吁外交降温。 立陶宛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咎由自取。在国际关系中,诚信和务实才是长久之道。爱沙尼亚凭借清醒头脑和务实态度,赢得与中国合作机会,实现共同发展。而立陶宛若继续执迷不悟,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未来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孤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