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张治中让韩练成带一封信去给蒋介石。韩练成登机后,见信封未密封,便忍不住查看信件的内容。看到内容后,韩练成吓了一跳,而也正是这次偷看,让他逃过了一劫。 韩练成1909年出生在宁夏固原一个穷苦人家。小时候家境差,只读了几年书就辍学出去讨生活。那时候西北地区从军是条常见出路,他就加入了马鸿逵的部队。因为有点文化底子,他进了军官教导队,算是起步不错。马鸿逵后来投靠蒋介石,他的部队也就跟着改编,他顺势成了蒋介石的手下。1930年中原大战打得火热,冯玉祥的部队突然袭击蒋介石的专列火车。他听到风声,赶紧带人去救,帮蒋介石逃过一劫。蒋介石感激他,马上提拔,还让他补上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籍,虽然没真去上学,但这让他在国民党里站稳脚跟。毕业后,他得到白崇禧的赏识,蒋介石就派他去桂系那边监视白崇禧,顺便拆散桂系势力。 韩练成早年接触过进步思想,1926年国共合作时,他就和刘志丹关系好,本想加入共产党,但合作破裂没成。抗日战争期间,他通过周士观安排,在重庆单独见了周恩来,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意愿。周恩来知道他和刘志丹的渊源,就批准他入党。从1942年起,他成了共产党在国民党高层的潜伏人员,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他利用职务,为抗日和解放战争提供情报。解放战争打响后,他被任命为整编46师师长,1947年2月参加莱芜战役。他故意放慢行军速度,让李仙洲集团等着他,结果整个集团被解放军围住。他又离开部队,让师部没了指挥,战斗力大减。这场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万6千人,除了他,其他军官全被俘。 战役结束后,他见到陈毅,说要回南京继续潜伏。陈毅担心安全劝他别去,他坚持说蒋介石会信他。果然,在南京的军事会议上,好多人怀疑他生还太可疑,说他是地下党,但蒋介石就是不信,还继续信任他。蒋介石后来派他去西北,当张治中的副手。他服从安排,避免引起更多怀疑。何应钦不信他,暗中调查,查到他通共的证据。何应钦不敢明着抓,因为蒋介石护着他,就想秘密逮捕。他发电报给张治中,让张治中把人送到南京。张治中收到电报,不想当恶人,但也不能装不知道,就想了个办法。他叫来韩练成,说让他去南京,把这封信亲手给蒋介石。 韩练成从兰州坐飞机去南京。飞机起飞后,他觉得不对劲,从口袋拿出信封,发现没密封,就打开看。里面是张当天报纸。他明白这是张治中在给他逃跑的机会。飞机在西安停下来加油,他打电话给俞济时,说有重要情报要报告总统,让派车来机场接。到南京机场后,俞济时的人把他接走,何应钦的手下扑了个空。几天后,他在共产党安排下去了香港。这次走后,他没再回去,潜伏任务结束。几个月后,他从香港北上,到达延安,受到毛泽东接见。 韩练成在国民党里潜伏多年,身份敏感,工作风险高。他从早年救蒋介石开始,逐步爬到高层,但一直保持共产党身份,为解放战争出力。莱芜战役就是典型例子,他拖延战术直接导致国民党大败,节省了解放军不少力气。1948年那件事更显他机警,张治中用报纸暗示,让他及时脱身。何应钦的调查暴露了他,但蒋介石的信任给了他缓冲时间。他没公开叛变,而是悄然离开,避免更大冲突。这段经历显示出潜伏工作的复杂性,一步错就可能丢命。 张治中在事件中起关键作用。他是国民党老人,关系网广,不愿直接害人,就用这种方式通风报信。蒋介石到最后还信韩练成,甚至1949年听说他“投共”时,还骂手下逼走了忠臣。何应钦则一贯多疑,调查彻底,但没抓到人。韩练成去香港后,转道北上,安全抵达延安。这标志着他从国民党阵营完全脱离,结束隐蔽生涯。他被称作隐形将军,因为没带兵打仗,但情报贡献大过两个兵团。 韩练成生平反映了那个时代很多人的人生选择。从穷小子从军,到救蒋介石上位,再到加入共产党潜伏,他每步都踩在刀尖上。1926年和刘志丹的接触,让他早有倾向,1942年正式入党后,更坚定立场。莱芜战役中,他没直接指挥战斗,但通过内部配合,改变了战局。1948年信件事件是高潮,他偷看报纸后快速反应,联系俞济时脱险。这不光靠运气,还靠平时积累的人脉。 蒋介石对他的信任源于1930年那次救援,从那以后就把他当心腹用。白崇禧也赏识他,让他进桂系监视。但这些都成了他潜伏的掩护。周恩来亲自领导他,确保情报准确。韩练成没参与公开战斗,但他的作用在关键时刻显现。去延安后,他汇报了经历,得到认可。这段历史提醒人,战争不只在前线,后方情报同样决定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