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

当永安 2025-11-10 16:15:56

英国花44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花165亿,拆掉华为设备。德国正在为拆除华为网络设备而付出巨大代价,以前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钱,好不容易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结果被老美逼迫拆除,就在刚刚,有外媒报道,如今为了替换运营商网络中的华为设备,德国将花165亿元购买诺基亚高通或爱立信的通信设备,这笔钱由德国纳税人提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英国在5G建设上最初用的华为设备,性能稳定、价格合理,建起来又快。简直就是“既省钱又高效”。 但是,美国可不答应。老美一来,就开始逼迫盟友们不要用华为,说什么安全风险高、可能被监听、威胁国家安全。 英国政府想想也得应付,于是毅然决然拆掉华为设备。结果呢?光拆掉就得花44亿英镑。 再加上重新采购设备、安装、测试、调试,一套下来,钱从纳税人的口袋里飞走,效率还大幅下降。英国的运营商还得拖延工期,5G网络建设进度被硬生生延迟好几年。 德国的情况就更夸张了。德国一开始在通信建设上也使用了华为设备,想法很简单,便宜、好用、性能稳定。 德国人是出了名的精打细算,你花165亿买一个新设备,德国人都会琢磨半天是不是值。但问题是,美国不管德国精打细算不精打细算,它只管政治和战略。 德国政府一咬牙,决定拆。结果花的钱比英国还多,足足165亿欧元!这笔钱啊,不是小打小闹,是纳税人的钱。 德国人为了迎合美国的“战略安全”,硬生生把自己建设得差不多的网络拆掉,然后再花巨资买诺基亚、爱立信、或者高通的设备来替换。 讲真,这事儿看起来就是典型的政治博弈下的“普通人埋单”。民众啥也没干,就得掏钱买单,还不一定享受到更好、更快的网络体验。 反而是政策制定者和外交官们,在背后玩战略和牌面。欧洲国家为了所谓的“盟友关系”和“安全利益”,宁可用几十亿去拆掉原本好好的华为网络,也不考虑普通民众的利益。 更搞笑的是,这种操作还没带来任何明显的安全收益。拆掉华为设备之后,网络安全真有提升了吗?真有保证不会被监听吗?答案显然不一定。 技术问题不是随便换个牌子就能解决的,漏洞和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政治合拍,普通人花了钱,网络还可能一样存在风险,甚至还可能因为设备切换、安装调试不当而导致不稳定。 你花钱了,心里也紧张了,但实际安全提升?难说。 当然,这件事也不能完全怪美国,毕竟国际政治就是这么运作的。美国通过经济和战略压力,迫使盟友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这很常规。 问题是,欧洲国家为什么非得那么顺从?明明有技术方案,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但为了讨好大国,直接让普通纳税人埋单,这就是策略上的失衡。 回过头来看,英国和德国的案例其实可以说是“政治绑架技术、普通人埋单”的典型。几十亿欧元不是小数目,是直接消耗民生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巨额支出。 拆掉华为设备,这事儿本身也不复杂,但复杂的是背后的国际政治博弈和心理博弈。普通老百姓看着新闻只能感叹:我们辛辛苦苦交的税,怎么就被用来玩政治游戏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也告诉其他国家一个信号,盲目追随大国战略,不会自动换来安全、稳定或者发展上的优势。反而可能让自己陷入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困境里。 所谓的“政治正确”,有时候就是让你花钱买教训。英国44亿,德国165亿,这两个数字,足够写进教科书里作为反面案例。 说到底,这些事情看上去像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其实背后是技术、经济和民生的博弈。 英国和德国为了迎合美国,牺牲了民众的利益和国家的效率,花大钱拆掉原本稳定的网络设备,这种“政治优先、技术次之”的操作模式,让人不得不摇头。 未来,不管是欧洲国家还是其他国家,在面临类似压力时,都得好好算算账,换设备的钱,是否值得?民众付出的成本,是否合理?迎合大国的所谓安全,是否真的安全? 盲目迎合大国战略,可能让国家看起来“政治安全”,但经济和民生成本,最终还是普通人来承担。英国44亿、德国165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政策失衡的代价,也是普通民众埋单的现实教训。

0 阅读:0
当永安

当永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