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位在当选总统前,没有任何军事或政府公职经验的总统。同时他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巨富商业大亨”身份直接入主白宫的。 往前数几百年,能坐上总统宝座的,不是当过州长、议员的老牌政客,就是扛过枪、带过兵的军事大佬,哪怕是沾点边的政府职务都得有,唯独特朗普,硬是凭着一身“商人味”挤了进去,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这种“不按常理”的当选背后,其实是美国老百姓对传统政治圈攒了一肚子失望。 2016年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做过个民调,结果扎心了——只有10%的美国人对整套政治体系真的有信心,连对国会的信任度都低到只剩4%,超过一半的人提到大选就唉声叹气,觉得没指望。 奥巴马当了八年总统,虽说把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里拉了出来,但普通老百姓并没尝到啥甜头。 2013年美国家庭收入的中位数,比2009年还降了差不多4%;高收入家庭的财富中位数,是中等收入家庭的6.6倍,跟低收入家庭比更是差了快70倍,贫富差距创下30年来的新高。 更闹心的是,看病、上学这些日常开支还一个劲往上涨:1990年到2008年,医保费用一下子涨了155%,大学学费也涨了60%。 以前象征“美国梦”的中产阶级,占比从2008年的53%掉到2013年的44%,这些被忽略的人,特别需要一个“不是老政客圈子里的人”来替他们说话。 而特朗普,正好踩准了这波情绪的节奏。他的商人身份,反倒成了个没想到的加分项——毕竟在民众眼里,一辈子玩政治的政客只会耍嘴皮子说空话,而特朗普是搞地产发家的,至少看着“懂做生意、能搞到钱”。 他还精准盯准了铁锈地带的蓝领工人,那些因为工厂搬到国外、丢了工作的人,被他“让工厂回美国、大家有活干”的口号戳中了心窝子。 最后他能赢,关键就赢在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和密歇根州这几个地方——这些州以前一直是民主党的地盘,共和党好多年没拿下来过,正是这些地方的工人选票,帮他撬开了白宫的大门。 主流媒体的操作更有意思,简直是“神助攻”,帮特朗普省了一大笔钱。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分析过,当时57家主流媒体明着支持希拉里,只有2家站特朗普。可媒体为了收视率,又忍不住给特朗普超多曝光。 2015年初选那阵子,全国性电视新闻给特朗普的报道时间有327分钟,而民主党候选人桑德斯只拿到20分钟,还不到特朗普的十六分之一。 这种“一边骂他一边又给他推流量”的操作,不光让特朗普省了巨额的广告钱,还帮他立住了“跟精英对着干”的形象。那时候,只有18%的美国民众信媒体的话,媒体骂得越凶,老百姓越觉得“特朗普这人真实在,不装”。 对手希拉里自己的失误,也给了特朗普可乘之机。希拉里在政坛混了几十年,是典型的“老圈子里的人”,身上那股“精英味儿”本来就不招普通老百姓喜欢,“邮件门”事件更是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联邦调查局在大选前突然重启调查,就算最后没定她的罪,也把中间选民那点信任彻底磨没了。后来比尔・克林顿也承认,这事儿再加上俄罗斯的网络攻击,是希拉里根本绕不过去的坎儿。 更关键的是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度——希拉里虽然赢了老百姓直接投的普选票,可在选举人票上却以227比304输得挺惨。那些被传统政客忘在脑后的州,正好用选票把结果改了过来。 特朗普的商人脑子,还藏在竞选的各种小细节里。他自己掏了一部分钱当竞选资金,跟那些靠利益集团捐款的政客不一样——这种做法让老百姓觉得“他没被资本绑住,能自己拿主意”。 他还不学传统政客那套绕来绕去的话,说话直白得甚至有点粗糙,比如直接说移民问题、说贸易逆差这些实在事儿。这种“不拐弯抹角”的风格,在看腻了政客套话的老百姓眼里,反倒比那些“专业政客”更靠谱。 说到底,他能当选真不是碰运气,而是美国社会的矛盾攒到一定程度,终于爆了出来;是那些平时没话语权的草根,对精英政治的一次反抗。而特朗普,正好凭着“超级有钱的商人”这个最不寻常的身份,成了这场反抗的受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