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向欧美军工企业转售120吨稀土,此举彻底激怒了中方,印度人感到纳闷,他们是怎么追踪到这批稀土的具体流向? 印媒离谱地把这事说成“中方压榨”。美国一直在用关税压榨全球,中方这是反击,真搞不懂,印度媒体明明被西方主子百般羞辱,怎么还要跟美国站队! 从今年4月开始,中方对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产品实行许可管理,这套规则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完全符合国际上对两用物项的管理惯例。 商务部明确要求,进口商必须填报最终用户的信息,还得接受半年内的突击检查,确保稀土用在申报的用途上,所有流程都透明,标准也清楚。 6月上线的稀土磁铁出口追踪系统,是揪出印度转售行为的关键。这套系统强制要求进口商在线提交交易量、客户名称,甚至精确的定位坐标,这些数据会自动整合,形成全链条的溯源报告。 这次出事的印度SonaComstar公司,在申请材料里伪造了30多份《最终用途承诺书》,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这批稀土磁铁只用来做民用电动车和家电,结果系统没一会儿就查出了问题。 中方工作人员对比物流数据和进口商清单,清楚看到这批货在孟买港保税仓搞了“暗度陈仓”——原本标着发往本土车企的货,悄悄改了目的地,发往了第三国。 更厉害的是中方用的稀土元素指纹追踪技术,这技术就跟给稀土做“DNA鉴定”似的,每种稀土矿的元素配比都有自己的特点,跟人的指纹一样,没法复制。 中方通过分析货物样本的元素构成,能精准对应到它的原产地和加工轨迹,就算印度企业想混点其他材料掩盖来源,也根本没用。 这套技术和海关数据库实时对接,系统会自动核对终端用户是不是在中方的“白名单”里,一旦发现买家涉及军工领域,比如美国雷神公司这种军工巨头,系统马上会拉响红色警报,同时暂停出口流程。 其实中方在稀土管控上早有布局。2024年10月开始实行的《稀土管理条例》,早就明确要求建一套全流程的稀土产品追溯系统,也就是说,稀土从开采、加工到出口,每一步都在严密盯着。 去年5月初,中方还专门组织多部门开了会,针对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搞专项行动,目标很明确,就是堵上伪装走私、转口贸易这些老漏洞。印度企业这次的操作,刚好撞在这套管控体系的“枪口”上,被发现是早晚的事。 中方发现异常后,马上启动了“动态阀门机制”——就算出口许可已经批了,只要中途流向出问题,就能立刻取消交易。 SonaComstar公司直接被放进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以后再也不能从中国进口稀土,之前订的200吨货也全黄了。这惩罚一下戳中了印度产业的痛点,印度汽车工业联合会很快透露出消息,说该国的稀土库存只够维持72小时生产,古吉拉特邦工业区的整车厂直接停了工,塔塔汽车因为缺含镝的工业润滑剂,也被迫中断了生产。 更严重的是,印度路上跑的190万辆电动汽车,它们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控制系统,几乎全靠中国的零部件。 行业预测,要是找不到解决办法,从8月开始,全印度的汽车生产会彻底停摆,车价可能还会涨8%。 面对这样的结果,莫迪政府没先去管国内企业的违规操作,反而在国际上装起了“受害者”。 金砖峰会期间,他突然说“任何国家都不该把关键矿产当成武器用”,印度媒体马上跟着起哄,毫不掩饰地说这是“莫迪间接批评中国”,甚至离谱地把中方合规的监管说成是“压榨”。 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前不久就说过,中方已经明确表态,对塞尔维亚这样的友好国家,稀土供应一直正常,出口管制措施不针对他们。显然,问题出在合作伙伴有没有遵守规则上。 美国一直拿关税当大棒压着全球,单对印度就出过高达50%的关税,搞得印度出口企业日子特别不好过。可就算被西方“主子”这么对待,印度媒体还是选了站美国这边,故意歪曲中方合理的管控。 更讽刺的是,美国军工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就深到骨子里了。造一架F35隐身战机得用408.2公斤精炼稀土,建一艘伯克级驱逐舰要超过2.3吨,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用得更多,得4.17吨以上。 关键的稀土钐,全球供应几乎全靠中国,每架F35装的22.6公斤钐钴磁铁,都来自中国。美国国防部之前要求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用中国的供应,最后因为找不到替代来源,只能不了了之。 全球99%的重稀土加工都由中国完成,除了中国,仅有的越南工厂还因为税收纠纷停了产。这种产业链优势根本不是“压榨”,是中方多年深耕才有的结果。


深巷孤灯
就应该停止稀土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