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务卿鲁比奥说;“由于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多晶硅占全球供应的近一半,美国太阳能行业受到了严重破坏,让美国在太阳能行业彻底退出与中国的竞争,除了多晶硅之外,新疆目前还生产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番茄酱和五分之一的棉花。此外,新疆还生产了全球约15%的啤酒花。”,由于相关新疆产品禁令,致使企业受损,所以他将提议“为之做出改变”。 要说新疆的多晶硅为啥能占到全球近一半的供应,真不是靠啥特殊门道,全是老天爷赏饭吃加实打实的产业本事。多晶硅生产离不开两样关键东西:大量清洁水源和稳定的低价电力,新疆恰好把这两样都占全了。 天山融化的雪水顺着灌溉渠流进产业园,不用额外花大价钱引水,这天然优势就让不少国家羡慕不来。再加上西北充足的日照,不光能发展光伏供电,还能直接拉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成本——要知道,提纯硅料可是出了名的“电老虎”,新疆一度电两毛多的价格,比欧美那边便宜大半截。 更别提这些年形成的规模化生产,几大龙头企业扎堆布局,设备成本、人力成本都摊薄了,算下来每公斤硅料的成本能比国外同行低不少,全球同行能不眼红吗? 鲁比奥嚷嚷着“行业被破坏”,可真正搞垮美国太阳能产业的,恰恰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禁令。 从2022年那部所谓的“预防法”生效开始,凡是沾点新疆边的多晶硅全被拦在港口,堆得跟小山似的,好几亿美元的太阳能组件就那么放着生锈,安装商签好的项目全得延期,违约金都快赔不起了。 更头疼的是供应一断,组件价格跟着疯涨,最后全转嫁到电价上,普通家庭每月电费都多了不少。清洁能源游说团体都直言这政策是“切肉刀”,连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都承认,这么折腾只会把制造业岗位拱手让给中国。 这还只是多晶硅,新疆的番茄酱、棉花和啤酒花早就悄悄渗透到美国的日常里了。新疆白天日照足、夜晚温差大,种出来的番茄糖分高,做出来的番茄酱浓度比别的地方高好几个等级,全球四分之一的供应量都从这来。 美国快餐店的番茄酱包、超市里的意面酱,之前十有八九都用的新疆料,禁令一出来,供应商要么涨价要么断货,连锁餐厅的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棉花更不用说,新疆长绒棉的品质是出了名的,全球五分之一的产量在这,美国纺织厂之前靠着稳定供应才能压低成本,现在要么花高价找替代货源,要么就得接受产品涨价滞销的结局。 就连精酿啤酒行业都受了牵连,新疆产的啤酒花占全球15%,香气浓郁,不少小酒厂换了供应商后,老顾客一喝就尝出差别,生意都淡了。 其实美国企业不是没想过换供应商,可全球产能基本都攥在咱们手里。202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里中国占了92%,新疆就贡献了近一半,剩下的产能散落在韩国、美国几个国家,加起来都不够填美国的缺口。有人说找东南亚工厂,可那些厂子大多是中国企业的分支,原料还是得从国内运过去,本质上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就算真要新建产能,东南亚建厂得盖厂房、拉电网、培训工人,没个两三年根本出不了货;欧美自己重建生产线更离谱,光环保审批就得耗一年,再加上人力成本高,算下来投资要比中国高好几倍,企业根本没动力砸钱。之前有家美国公司硬着头皮找了欧洲供应商,结果对方报价是新疆的两倍还多,订单接了没两个月就亏得扛不住了。 鲁比奥现在喊着“要改变”,说白了就是本土产业快撑不住了。2025年美国又取消了太阳能行业的税收抵免,本来就难以为继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有的直接裁员关门,有的天天去国会游说施压。他这时候松口,无非是想给企业开个后门,让大家悄悄用新疆原料救急。可这后门一开,等于当众承认之前的禁令就是个笑话——号称“打击对手”,结果先把自己的产业打趴下了,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糊涂账,传出去脸面往哪搁? 之前把话说得那么满,又是“维护人权”又是“产业安全”,现在转头就想改口,哪有这么容易。那些跟着美国搞禁令的盟友也在看笑话,毕竟他们的太阳能和食品企业也跟着遭了殃。 说到底,新疆的产业优势是靠自然条件和多年积累攒出来的,不是靠谁施舍,更不是靠禁令就能打垮的。 鲁比奥要是真为美国产业着想,早该放弃这种自欺欺人的套路,可现在骑虎难下,改也不是、不改也不是,这尴尬局面纯属自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