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俄罗斯,直升机尾梁直接撞断,多名航空专家遇难! 近日,一架卡-226直升机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坠毁,机上5人死亡,多人是俄罗斯航空领域的专家。 了解俄罗斯航空的人都知道,卡-226直升机在俄罗斯航空体系里算不上寻常机型。 这款直升机由原苏联卡莫夫设计局研发,是双发共轴双旋翼的多用途机型,1990年首次在美国达拉斯直升机展会亮相,直到1997年9月才完成首飞任务,前前后后花了七年时间打磨。 作为卡-26直升机的后续改进型号,它在机头设计、垂直尾翼结构和乘客舱布局等关键地方都做了优化,用途相当广泛,既能拉客运货、给农林作物播种,也能参与紧急救援、检查油气管线和地矿勘探,在俄罗斯航空工业里确实称得上“多面手”。 这次坠毁的直升机隶属于俄罗斯基兹利亚尔机电厂。11月8日,该厂公布了遇难者名单,机上人员的具体身份随之公布,每一位遇难者都是俄罗斯航空领域的资深从业者。 基兹利亚尔机电厂副总经理马戈梅多夫也在其中,他全面负责企业技术研发与生产调度工作,是厂里技术和管理之间的关键衔接人物。 总工程师兼首席能源专家苏斯洛夫同样遇难,他在直升机动力系统领域钻研了几十年,卡-226好几个改进型号的发动机优化工作,都是他牵头完成的。 最让人惋惜的是直升机总设计师萨阿杜耶夫,他从卡-226研制初期就全程参与,后来的升级改进也没落下,对这款机型的结构设计、性能提升掌握得极为透彻,说是这款机型的“灵魂人物”也不为过。 另外,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贾布拉伊洛夫和机械师苏罗夫也没能幸免于难,苏罗夫事故后被紧急送进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没能留住性命。 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既惊险又让人痛心。当时这架卡-226正飞行在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山区上空,这片区域位于北高加索东部,大高加索山脉的山麓纵横交错,地形本来就复杂。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直升机在飞行过程中,发动机突然起火,火焰很快就蔓延到机身结构。驾驶员贾布拉伊洛夫立刻尝试操控直升机紧急迫降,他凭着多年积累的飞行经验,成功避开了下方陡峭的山体,但已经失控的机身在下降过程中开始剧烈晃动。 现场目击者说,直升机的尾梁就在晃动中被直接撞断,失去平衡的机身直直砸向地面,紧接着就燃起了大火,火光在山区上空看得很清楚。 事故发生后,俄罗斯紧急情况部的救援队伍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山区的崎岖山路给救援车辆通行造成了很大阻碍,救援人员只能在部分路段下车徒步前进,等他们赶到坠毁地点时,直升机残骸已经被大火烧得只剩一半。 救援人员顶着高温和浓烟开展搜救行动,最终确认机上5人全部遇难,没有找到生还者。他们小心地清理现场的残骸,把遇难者遗体妥善安置好,同时收集散落在现场的零部件,这些零件会作为后续事故调查的关键证据。 目前,俄罗斯相关部门已经对这起事故立案调查,除了已经确认的发动机起火这个原因,技术人员还在排查其他可能因素,比如零部件是否老化、日常维护有没有做到位,还有当时的天气是否产生了影响。 这起事故给俄罗斯航空工业造成的冲击体现在多个方面。从技术角度来说,萨阿杜耶夫、苏斯洛夫这些核心专家的离世,直接让卡-226后续的升级改进计划停了下来,相关技术传承也面临断裂风险。 基兹利亚尔机电厂是生产卡-226的重要企业,马戈梅多夫的去世让企业技术管理体系出现了空缺,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能接替他的人并不容易。 要知道,卡-226现在是俄罗斯轻型直升机里的主力机型,在不少领域都在广泛使用,还出口到了好几个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后续的维护升级还是技术改进,都离不开这些核心人才的支撑。 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这起事故也促使俄罗斯航空领域重新审视安全管理工作。 卡-226从2004年正式交付使用到现在,整体安全记录一直不错,但这次事故造成了多名核心专家遇难,后果严重,自然引发行业内部的高度警觉。 俄罗斯航空管理部门已经要求所有使用卡-226的单位,全面开展安全检查工作,重点检查发动机系统的运行状态和零部件老化情况,同时还要加强飞行员的应急处置培训,就是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达吉斯坦共和国当地民众得知这起事故的消息后,纷纷以不同方式表达哀悼。 不少人自发来到事故现场附近,摆放鲜花和蜡烛,以此缅怀遇难的专家们。当地政府也表示,会为遇难者家属提供全方位帮扶,帮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俄罗斯航空领域的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也陆续组织了悼念活动,缅怀这些为俄罗斯航空事业付出很多的技术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