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凤仙郡,孙悟空才懂得玉帝权威不可侵犯,师弟的法力深不可测 唐僧师徒走到这儿

云景史实记 2025-11-12 13:06:59

过了凤仙郡,孙悟空才懂得玉帝权威不可侵犯,师弟的法力深不可测 唐僧师徒走到这儿的时候,眼里哪儿还有半分 “天竺外郡” 的繁华?街面上冷得能跑耗子,富人家还能啃口存粮,穷老百姓直接饿倒在路边,树皮都快扒光了。 孙悟空一看这架势,拍着胸脯就应了:“师父放心,不就是场雨吗?叫老龙王来就行!” 他站在城楼上捏个诀一喊,东海龙王敖广 “呼” 地就飘过来了,龙袍上的水纹都没乱,可一听说要给凤仙郡下雨,立马摆手:“大圣别闹,玉帝有令,这雨私自下不得!” 孙悟空当时就火了,心说 “玉帝算老几?当年凌霄宝殿我都敢闯”,一个筋斗云就扎上天庭,对着凌霄宝殿就喊:“玉帝!老百姓快饿死了,你凭啥不让下雨?” 可这次玉帝没跟他置气,就指了指旁边的披香殿:“你自己去看看就懂了。” 四大天师领着他一进殿,孙悟空当场就傻眼了 —— 殿里堆着十丈高的米山,也就拳头大的小鸡在那儿一粒一粒啄。 旁边是二十丈高的面山,一条哈巴狗慢悠悠舔着;铁架子上挂着指头粗的金锁,底下一盏灯的火苗就那么燎着,看着要断又总差一点。 天师跟他说:“玉帝说了,三年前这凤仙郡的郡侯跟老婆吵架,把祭天的供桌掀了喂狗,还骂上天不管闲事。这三桩事了了,才能下雨。” 你说孙悟空多能耐?金箍棒一挥能打碎山头,可对着这米山面山,他连碰都不敢碰 —— 这哪儿是堆的粮食和锁链啊,分明是玉帝用天道规矩把凤仙郡的生死攥在了手里。 后来郡侯领着百姓认错行善,第二天再看,米山面山凭空没了,金锁 “啪” 地就断了,连个神仙动手的影子都没有。 这时候孙悟空才算琢磨过来,如来当年说 “玉帝能让你性命顷刻而休” 真不是吓唬他,人家根本不用动手,动动念头就能调动天道,这权威哪是靠打架能挑战的? 以前他总觉得玉帝是 “靠血脉当老大”,凤仙郡这事儿才让他明白,三界之主的厉害,是管着所有神仙都得守的规矩,就跟凡间皇帝管国法似的,不是自己能打,是没人能破他定的规矩。 更让孙悟空意外的是,处理这事儿的过程中,他才看清八戒和沙僧的法力有多深。回了凤仙郡,郡侯要建道场、塑佛像,老百姓饿的饿、病的病,哪有力气干活? 这时候八戒站出来了,平时看着贪吃偷懒,可一抡九齿钉耙,“呼” 地一下就把半座山的石头扒拉下来,还能稳稳当当码成建材,连尺寸都不用量。 运木料的时候更绝,他嘴念咒语,几十根大木头就自己往工地飘,比几十号工匠还快。孙悟空瞅着都愣了 —— 他自己能搬石头,但哪能这么轻巧还不耽误事儿? 再看沙僧,平时闷不吭声的,这会儿却没闲着。他拿着降妖宝杖在地上一画,干裂的土地就冒出点潮气,饿晕的老百姓闻着那气儿就能缓过来;有小娃娃哭着要水,他用宝杖一点路边的枯井,井水就冒到井口,还带着甜味儿。 要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能打妖怪,可这种 “润物细无声” 的神通他还真没有。后来雨下来了,地里裂缝太多存不住水,又是沙僧站在田埂上念咒,裂缝慢慢合上,雨水全渗进了土里 —— 这要是靠孙悟空,顶多用法术硬压,哪能这么贴合庄稼的需求? 以前孙悟空总觉得这俩师弟是 “拖油瓶”,八戒就知道吃,沙僧就会喊 “大师兄救命”,凤仙郡这事儿才让他明白,这俩都是藏着本事的主儿。 八戒的天罡三十六变,论精细活儿比他的七十二变更实用;沙僧曾是卷帘大将,管的就是天庭的秩序,这种调理阴阳、安抚民生的神通,本来就比打打杀杀更见功力。 说白了,不是师弟们没本事,是以前打妖怪用不上这些,孙悟空没机会见识罢了。 你再看孙悟空后来的变化,那才叫真懂了。以前上天找玉帝,要么直呼其名,要么赖着不走,凤仙郡之后再去天庭,他老远就躬身行礼,说话都客气了:“大天尊,弟子有一事禀报。” 遇上搞不定的妖怪,也不再硬扛,会主动喊:“八戒,你去探探虚实!”“沙僧,护住师父!” 他算是彻底明白,玉帝的权威不是靠 “吓” 出来的,是靠掌控天道规矩立起来的,别说他一个猴子,就算如来佛祖来了,不也得听玉帝召唤吗? 而师弟们的法力,也不是用来跟妖怪硬拼的,真到了关乎民生、调理秩序的时候,比他那根金箍棒管用多了。 所以说啊,凤仙郡这一难根本不是简单的求雨,就是给孙悟空上的一堂 “开窍课”。这猴子以前狂得没边,觉得自己天下第一,经过这事儿才算踏实下来。 知道了三界有三界的规矩,玉帝的权威碰不得;也看清了身边人的本事,师弟们的法力深着呢。你说这教训得多深刻? 换了别人可能还转不过弯,可孙悟空毕竟是石猴成精,一点就透,往后取经路上少了多少莽撞,多了多少周全,全靠凤仙郡这一遭的醒悟啊!

0 阅读:55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