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教育家叶公超与堂妹发生不正当关系,两人的地下关系被妻子袁永熹发现后,

风吟写枪啸 2025-11-12 15:15:54

1977年,教育家叶公超与堂妹发生不正当关系,两人的地下关系被妻子袁永熹发现后,婚姻破裂,袁永熹带着孩子去了美国。晚年时,叶公超一直期盼着妻子能够带着孩子回他身边。 美国纽约某公寓,袁永熹擦拭儿女毕业照 —— 照片边缘藏着张泛黄的小合影,是 1931 年她与叶公超的结婚照,如今只剩边角的折痕。 叶公超 1919 年考入清华学校,1923 年赴美留学,在克拉克大学获文学硕士,又转哈佛深造英语文学。回国后,他迅速崭露头角,1928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年仅 24 岁,便成为校园里风度翩翩的英文系才子。作为新月派诗人,他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切磋诗艺,作品如《残春》集流传一时。他的演讲出口成章,手挥烟斗,一派英国绅士风范,吸引无数学生围听。叶公超不只局限于文学,还涉足外交,1937 年抗日爆发后,他投身武汉文化界救亡工作,后任驻英代办,1945 年出任驻美大使,处理中美战时合作事务。1949 年,他随国民党去台,任外交部长和驻日大使,直至 1975 年退休。 袁永熹 考入燕京大学物理系,那时女生稀少,她却以满分成绩闻名,被誉为燕京三大才女之一。课堂上,她笔记工整,实验数据一丝不苟。毕业后,她留校任助教,研究染料配方和光学现象,发表多篇论文。她的学术路径稳扎稳打,不求浮华,只求实证。婚后,她兼顾家庭与事业,在上海化工研究所工作,战时迁西南联大,继续钻研物理应用。1949 年后,她留在大陆,靠科研津贴养家,日子虽清苦,却坚持实验记录,从未中断求知。 两人相识源于课堂,叶公超当时在燕京兼课英文文学,袁永熹作为物理系学生,偶尔旁听他的诗词讲座。他借笔记为由接近,半年观察后,1930 年秋提出交往。她慎重考虑,次年 6 月 30 日,两人结婚。那是清华史上最年轻教授与燕京校花的结合,亲友称羡。婚后,他们住清华园小楼,叶公超分书房一半给她用,早年生活和谐。他教她英文诗,她帮他校对讲稿。1933 年儿子叶维廉出生,1935 年女儿叶玉如降世,家庭添丁进口。叶公超出差时寄明信片问候,她回信述孩子趣事。这样的日子持续到 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叶公超转外交,先去武汉,后赴英国,夫妻聚少离多。家书渐短,她独自拉扯孩子,在上海实验室兼职,调配染料溶液维持生计。 战时分离加剧了裂痕,1945 年叶公超任驻美大使,邀妻携子赴美,她婉拒,说孩子需本地上学。其实,她不愿随外交圈浮沉,继续在国内研究物理。1949 年,叶公超去台湾任要职,两人通信中断,她带着儿女留在北京,靠燕京旧识介绍进研究所工作。那几年,她省吃俭用,给孩子缝补衣裳,儿子问父亲,她只说在外忙。1956 年,叶公超来信问孩子近况,她寄照片回覆,却避谈自身艰辛。两人偶尔书信,多聊儿女学业,很少触及感情。她以为平静能维持,谁知 1970 年代台湾社交圈变故丛生,叶公超身边多出一位堂妹叶崇范,早年随他去台,本为家务助手,却渐生私情。这段关系隐秘进行,直至 1977 年传到大陆。 1977 年夏,一位从台湾返来的熟人捎信,告知叶公超与堂妹往来密切,台北圈子议论纷纷。袁永熹得知后,未公开争执,只收拾行李,变卖首饰凑路费,携儿女直奔美国。那年她 71 岁,却动作果断。堂妹叶崇范比她小 20 岁,本是家族远亲,1949 年后留在叶宅帮忙,两人关系从亲戚关照演变为不正当往来。邻居撞见深夜出入,叶公超虽否认,却难掩事实。袁永熹选择沉默离去,两人虽未正式离婚,婚姻名存实亡。她抵美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谋得研究员职位,专注物理实验,每天加班记录数据。儿女渐立,她搬纽约公寓养老,阳台种花,却避开玫瑰。叶公超得知妻去美,起初以为一时气恼,派人劝回,她回绝信件,从此断联。 分居后,叶公超仕途虽退,却陷孤独。他坚持不离婚,视袁永熹为正室,堂妹叶崇范虽陪伴左右,却未获名分。1975 年退休后,他卧病台北,咳嗽不止,常对访客叹息妻儿不归。1981 年 11 月 20 日,他因肺癌去世,享年 77 岁。临终,他喃喃盼妻携子见最后一面,身边人劝慰无效。讣告寄美,袁永熹未回,只让人送挽联,上书“昔人已矣,纸灰难暖。春风未动,旧梦犹寒”,署名“Yuan Y.Y.”。这联语简短,却道尽心酸。

0 阅读:3
风吟写枪啸

风吟写枪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