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第一个向俄罗斯“开重炮”的国家,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而是一个被历史

芸霄记史 2025-11-12 17:01:41

万万没想到,第一个向俄罗斯“开重炮”的国家,不是美国,也不是日本,而是一个被历史按在地上整整八十多年的德国。   这个曾经被彻底瓦解的欧洲核心,如今却用一连串动作,让整个欧亚大陆的神经紧绷到极点。     默茨政府计划在2025年放开“债务刹车”,要在十年里借出总额一万亿欧元的巨款,其中一半投向国防,一半砸向基建,这不只是数字上的刺激,而是一场彻底为战争预备的动员。     军事领域的部分格外引人注意。德军总监察长布洛尔已下了硬命令——到2029年,不管花多少代价,也要补齐防空系统、远程精准打击能力和电子战短板。   弹药储备将按月倍增,还要建成一套攻防一体的卫星网络,让俄罗斯在欧洲的任何动作都暴露在监视之下,默茨更是把2031年设为终点线,那时德国要成为欧盟最强的常规军力量,3.5%的GDP专门砸进军费,剩下的则铺到能支撑战争的基础设施中。     这些动作直接带动了德国军工巨头的复活。莱茵金属、克劳斯-玛菲的订单排到了2030年以后,就业、税收、技术全都跟着回流,这不仅是军事上的重武装,也是在经济上清空外国依赖,把本土产业链拉回手里。     更值得警惕的是德国的基建计划。高铁、港口、电网全部按战时双轨标准设计,平时是经济引擎,战时立刻变成军队的高速通道和物资运输线,这套布局既拉动经济,又让德国在欧洲军备竞赛里抢先一步,让法国英国只能干看。     但德国并不满足于在自家后院搞准备,它正在跨越直接对抗的边界,今年5月,德国宣布投资57亿美元,在乌克兰本土建远程导弹生产线,没有射程限制,并且首批装备将在几周内部署到位。   这相当于把火力直接架在俄罗斯的家门口,莫斯科的反应极为强烈,俄方称这是“直接卷入”,梅德韦杰夫更警告,如果这些导弹打到俄国境内,那柏林必须准备好迎接俄军再次踏入德国。     俄罗斯如今的底牌依然厚实。虽然在乌克兰战场上投入不小,但正计划将常备军扩充到150万人,坦克储备足够支持有限突击,空军与战略核力量保持完好,除了黑海舰队外的其他舰队也无重大损耗。   这说明德国并不是在面对一个残破的对手,而是在逼近一个依然保持核心战力的核大国。     英国智库预测,未来两年内,俄与北约在波罗的海地区发生摩擦的可能性极高,而且更多会由意外升级而非蓄意开战引发。   德国的动作看似是对俄罗斯施压,实际上是借机在欧洲安全事务中抢夺主导权,默茨知道美国政治的不确定性,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美国很可能减少对欧洲的安全投入,因此德国必须提前打造独立的硬核威慑,将自己固定在欧洲力量的核心位置上。     但它的风险同样巨大。当北约把八十万部队推到俄边境时,双方都在核按钮的边缘角力,俄罗斯虽一再强调核战无赢家,却也明确表示常规攻击可能触发核反击。   而德国赌的是俄不敢先动手,一旦失误,柏林可能在第一波打击名单的最顶端。

0 阅读:4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