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63年,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沈醉等人。一见到沈醉,总理便笑着说:“沈

千浅挽星星 2025-11-12 17:01:55

[微风]1963年 ,周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沈醉等人。一见到沈醉,总理便笑着说:“沈醉啊,你可把我害惨了,因为你,我好几天没睡好觉啊!我对你的东西太着迷了!”一旁的沈醉听后,有些不好意思了。   1961年,当时中南海举办了一场宴会,周恩来总理招待了沈醉、杜聿明、宋希濂等一批刚被特赦的前国民党人士。   宴会上,周总理丝毫没有因为他们过去的身份而有偏见,反而肯定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功绩,还真诚地邀请他们参与新中国的建设。   就是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周总理向沈醉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周总理知道,沈醉曾是被视为中共棘手人物的“军统三剑客”之一,长期在戴笠身边工作,由他来揭开军统内幕和戴笠的真实情况再合适不过。   周总理的要求很明确:写出自己亲身经历和亲眼看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暗杀革命人士的秘密行动。   同时他定下了严格的规矩:内容必须绝对真实,尊重历史,不允许有任何编造,甚至不用刻意美化,这个要求,为这份来自“敌营”的回忆确定了史料的基调。   周总理的这个安排很有远见,他的目的是把官方历史记录中那些模糊的“灰色地带”,通过亲历者的讲述,转化为国家历史的一部分,相当于对曾经敌对一方的历史记忆进行“抢救性整理”。   沈醉当场就痛快地接受了这个任务,他清楚,自己确实是讲述这段历史的最佳人选,作为曾经的保密局云南站站长,他的记忆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军统历史。   他的个人生活也为这次创作提供了绝佳条件,1960年底沈醉被特赦出狱后,前妻早已改嫁,他与女儿沈美娟相依为命。   后来,他与杜雪洁组建了新家庭,妻子没有生育能力,两人一同抚养女儿,家庭负担不算重。 这让沈醉得以将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写作中。   那段时间,他几乎是废寝忘食,把脑海中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包括那些残酷的经历和组织内幕全都写了下来,对他而言,这既是对过去的梳理,也是一种自我救赎。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几本书稿终于完成,在公开发表之前,沈醉做了一个决定:先把手稿送给周总理审阅,这既是出于尊重,也是一种工作汇报。   稿子送到周总理手中后,立刻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由于白天公务繁忙,周总理只能利用深夜的时间阅读,书中那些真实且惊心动魄的情节,连这位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领导人都被吸引了。   结果,总理真的为了这份稿子,牺牲了好几个晚上的睡眠,这便是1963年那句“抱怨”的由来,这句玩笑实际上是对沈醉作品真实性与吸引力的最高肯定,是一种非官方的“权威认证”。   面对总理的“抱怨”,沈醉只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回应,自己不过是遵嘱如实记录罢了。   这些作品后来陆续出版,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也为沈醉带来了比他本职薪水高不少的稿费,一开始他还不愿意接受,觉得这是为人民做事,不应该拿这么多钱,但最后还是听从了劝说收下了,他用这笔钱给孙女买玩具,享受着普通人的天伦之乐。   周总理因为读稿而失眠的事成了历史和解的一个生动象征,它代表着一段充满敌意的过去,通过一位前特工的笔被真实地讲了出来。   这种不选择遗忘或歪曲,而是直面并记录历史的智慧,让曾经的对手变成了历史的讲述者,而沈醉的后半生,也因此完成了从历史的参与者到历史传承者的转变。    信源:人民网 海棠依旧颂春风--党史频道-人民网

0 阅读:1221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