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李兆基与刘惠娟离婚。离婚后,李兆基给刘惠娟购豪宅、建佛庙,记者就问他

千浅挽星星 2025-11-12 18:01:56

1985年,李兆基与刘惠娟离婚。离婚后,李兆基给刘惠娟购豪宅、建佛庙,记者就问他:“你和刘惠娟都离婚了,为什么还对她这么好?”   1985年,当香港商界巨头李兆基与妻子刘惠娟的婚姻走到尽头时,外界几乎都在等着一场豪门撕扯大戏的上演,毕竟,那时的李兆基,地产事业如日中天,是顶尖的富豪。   然而,这起离婚案的解决方案,远不止是简单的财产分割,它更像是一份精心设计的“三重契约”,同时写给了沸沸扬扬的公众、庞大的商业帝国,以及这个血脉相连的家庭。   媒体早就架好摄像机,就等着捕捉夫妻反目、对簿公堂的画面,可李兆基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直接给出了两个超乎想象的安排:为刘惠娟购置一处豪宅,并出资在加拿大修建一座宏伟的寺庙。   当记者追问这背后是否有天价补偿时,李兆基那句“青春年华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回答,瞬间扭转了整个舆论场,他不仅平息了流言,还为自己赢得了“有情有义”的赞誉,完成了一次教科书级的叙事重塑。   其次,在情义的面纱之下,藏着一份极其冷静的“商业契约”,刘惠娟的身份绝非寻常的富家太太。   她曾是“香港小姐”冠军,更是陪伴李兆基从零打拼的“糟糠之妻”,曾深度介入公司早期的运营,性格强势,在内部极具影响力。   这样一位了解所有内情的“创业元老”,一旦心生怨恨,她对公司声誉和股价的潜在冲击力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李兆基的慷慨,更像是一笔精算过的“买断费”,豪宅杜绝了她物质上的后顾之忧,而远在加拿大的寺庙,则在精神慰藉之外,巧妙地完成了物理隔离,让她彻底远离香港的商业核心。   最后,这份方案的落脚点,是一份着眼于未来的“家庭契约”,商业算计之上,还有一个无法量化的因素——他们共同拥有的五个孩子。   刘惠娟几乎以一己之力,主导了这五个孩子的成长和学业,并将他们悉数送入常春藤等世界名校。   这份功劳,是李兆基无论如何都不能、也不愿抹杀的家族资产,事实证明了这份契约的成功,多年后的2006年,在儿子李家诚的婚礼上,人们看到李兆基与刘惠娟同席而坐,平静地交谈。   那一刻,他们早已不是怨偶,而是孩子的父母与合作的“家人”。    参考信源:李兆基.百度百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