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

千浅挽星星 2025-11-12 18:02:00

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时,遇到一个德国人售卖四箱古画,当徐悲鸿看到第三箱时,突然大喊一声:“下面的不看了,我就要这一件!”对方开口就要1万元,徐悲鸿却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1937年的香港,乱世之中,朋友许地山牵线,让42岁的徐悲鸿见到了德国马蒂夫人要出手的一批藏画。   当一幅深褐色绢本长卷缓缓展开,画上没款没跋,只有八十七位神仙御风而行,那股子飘逸劲,简直就是传说中吴道子的“吴带当风”!   一种盛唐才有的磅礴气象,直接击中了这位从法国留学归来的画家,他一眼就认定,这东西,就算不是吴道子真迹,也绝对是顶级的粉本摹作。   后来张大千、谢稚柳这些大家来看,也都拍案叫绝,张大干脆说,这气场,把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图》都给比下去了。   徐悲鸿当即请人刻下“悲鸿生命”重重盖上,他这是在说:我拿我的艺术生命,为这幅画的身份和价值担保。   “悲鸿生命”的承诺,不是嘴上说说,那是要用真金白银和血肉之躯去兑现的,这背后,是两笔能把人压垮的账单。   马蒂夫人开价一万银元,外加七幅他的画,那可是教授月薪才一百块的年代,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立马挪用了刚筹到的七千抗战捐款,又四处找朋友借钱才凑齐。   画卷1942年在昆明被偷,徐悲鸿当场就病倒了,两年后画在成都露面,赎回的条件简直是天价:现金二十万,再加二十幅他的新作。   那时的徐悲鸿,大病初愈,家里早就空了,是妻子廖静文,瞒着他变卖了自己所有的金银首饰,四处求人;是他自己,拖着病体没日没夜地画,咳得都直不起腰。   他买下画卷的1937年,正是抗战全面爆发,国宝四处流散,在他心里,保住这幅画,和在前线打仗是一码事。   这些年,不管去新加坡还是印度办展筹款,那只装着画卷的大铁箱,就像他的影子一样,走哪跟哪。   在重庆躲空袭,他第一反应也是先去确认箱子锁好了没有,这画,就是他要用命去守的文化火种。   所以,画丢了之后,他反反复复说的,是“愧对国家”,他痛苦的根源,不是丢了私人财产,而是感觉辜负了整个民族的托付。   1953年,徐悲鸿溘然长逝,他留下的遗愿,是将包括这幅画在内的所有收藏和作品,一件不留,全部捐给国家。   这时候人们才彻底明白,“悲鸿生命”的终极含义:他的生命,就是为守护这样的国之瑰宝而存在的。    主要信源:(中国作家网——徐悲鸿与古画《八十七神仙卷》的悲欢离合_中国作家网)

0 阅读:0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