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988年,一女教师新婚后不久怀孕,不料,孩子刚出生,丈夫竟然脸色大变说“我们分手吧”,随后扭头就走,再也没有回来! 当丈夫突然提出分手时,25岁的邹翃燕顿时陷入了绝境:丈夫走了,没人帮忙照顾孩子;医生的话更像一盆冷水,让她看不到希望:这个孩子是重度脑瘫,将来“不是傻子就是脑瘫”。 尽管如此,她依旧没有放弃,而是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计划,靠着这份计划和坚持,最终改变了孩子的命运。 计划的第一步是先唤醒孩子的感知,当时刚出生的儿子丁丁软得像面条,连哭都不会哭,邹翃燕没有别的办法,就每天不停地对着孩子说话、唱歌。 周围人看到了都觉得她有点不正常,但她不管这些,只是坚持着,她觉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孩子有反应。 终于有一天,丁丁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哭声,这让邹翃燕看到了希望,她知道孩子能有反应了,之后,她又想了个办法,在屋里挂满彩色气球,除了说话,还指着气球给孩子讲颜色,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孩子的视觉和认知能力。 为了确认孩子的情况,邹翃燕像做实验一样,设计了“颜色气球测试”,在孩子三个月大的时候,她发现孩子的眼睛能准确跟着她提到的颜色气球转动。 这个发现让她很受鼓舞,这说明孩子的认知能力在发展,医生说的“非傻即瘫”可能不是绝对的。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结论,孩子六个月大时,邹翃燕带他去医院做了智力检测,当看到报告上写着“智力正常”四个字时,她忍不住哭了,这相当于官方确认了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要把孩子治好的决心。 后来,邹翃燕发现丁丁手抓不住东西,走路时左脚还会拖地,就立刻给孩子制定了康复训练计划。 她让孩子撕废纸、练习用筷子,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锻炼手部力量;同时还带着孩子做肢体康复训练,她每天都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看着孩子的手越来越有劲,她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医生告诉邹翃燕,3到6岁是脑瘫康复的黄金期,建议给孩子做中医按摩治疗,但这种治疗方法很疼,每次五六个医生一起给孩子按摩时,丁丁都会哭得撕心裂肺,喊着要妈妈。 邹翃燕在治疗室外听着,心里像被刀割一样,常常把嘴唇咬得出血,但她从没有想过放弃,她知道,现在要是心疼孩子,以后孩子可能就真的站不起来了。 按摩治疗的费用不低,邹翃燕每个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元,根本不够,为了凑钱,她同时打了三份工,每天连轴转,走路都要跑着走。 有一次下着大雪,路面很滑,她骑着自行车带孩子去治疗时不小心摔倒了,自行车倒在地上扶不起来,孩子也摔哭了,她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崩溃大哭。 但当她看到孩子依赖的眼神时,立刻擦干眼泪,好不容易扶起自行车,带着孩子顶着风雪赶到了治疗室,医生看到浑身是雪的母子俩都很吃惊。 邹翃燕平静地说:“只要你们开门营业,就算下刀子,我们也会来。”这句话让医生们很受触动,也更用心地给孩子治疗。 在孩子上学后,邹翃燕也从没有放松过,她总是鼓励孩子,作业本上永远写着“100分”的评语,帮孩子建立信心。 就这样,在她的悉心照顾和严格要求下,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2007年,丁丁以660分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2016年,又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从孩子刚出生时被诊断为重度脑瘫,到后来考上北大、哈佛,这二十年里,邹翃燕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她不仅是孩子的母亲,更像孩子的“引路人”,她曾对孩子说:“就算全世界抛弃你,妈妈也不会抛弃你。”这句话不是简单的承诺,而是她用二十年行动兑现的誓言。 信源:澎湃新闻 从“脑瘫”到哈佛:邹翃燕做客“王金海聊家庭教育”直播间倾授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