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休战并开启战略收缩,其实解放台湾的窗口期就已经彻底打开了,因为如果我们动手,在战略层面已经决定了,美国几乎不可能进行激烈的反应和大范围的干预,他最大的选择,只有可能就是顺其自然的接受。 先说军事层面,美军在西太平洋的航母部署从冷战时的6艘缩水到2艘,还经常出现“保养期”,这种“看着挺强,实际虚”的状态,让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模糊”逐渐变成“战略无力”。 1950年朝鲜战争时,美第七舰队能迅速开进台湾海峡,1996年台海危机,美军两天内就能派两个航母战斗群,现在呢?美军在南海的“自由航行”从每月几次变成季度性表演,这变化,够明显吧? 经济账更值得算,RCEP生效加上“一带一路”高质量推进,中国在亚太的经济整合力达到新高。 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超40%,这种经济纽带让任何军事冒险都得掂量掂量,动武的代价可能比想象中大得多。 更关键的是,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成功试点,正在悄悄重构区域金融格局,美元在台海的金融威慑力也在减弱。 国际环境也在变,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越来越不愿“站队”,欧盟在台湾问题上也更强调“一个中国”,连日本修宪扩军都避开在台湾问题上刺激中国,这种国际氛围的转变,给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铺了路。 那这窗口期意味着什么?不是简单等美国“不管”,而是主动塑造有利于统一的战略环境,经济融合、政治互信、利益共享,这些才是根本。 通过构建“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的三维框架,把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民族复兴绑在一起,这种“融合式统一”的思路,比单纯军事方案更可持续。 当然,窗口期不是“免战牌”,必须尊重台湾同胞的意愿,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包容,让台湾同胞在民族复兴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统一观,才是真正符合中华民族利益的战略选择。 说到底,美国战略收缩不是台湾问题的“解药”,而是给了我们更从容的空间,如何用好这个空间,考验的是战略智慧和民心把握。 毕竟,真正的统一,从来不是靠武力强压,而是让两岸同胞都看到共同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