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近日,江苏徐州,一男子下乡收玉米粒,称重时足足有1000斤,由于他相信农民的朴实,所以并没有检查得太仔细,可回去把玉米粒倒出来后,却发现里面掺了300多斤的沙子。网友:这是沙子里掺玉米了吧! 粮食收购商张先生跑了半辈子乡下收粮,从没见过这么离谱的事儿,收了1000斤玉米,结果拉回厂里一卸,竟掺了300多斤沙子,网友调侃“这哪是玉米里掺沙,分明是沙子里掺了点玉米”,这话听着扎心,却一点没夸张。 张先生做粮食收购生意好些年了,常年开着车往各村跑,挨家挨户收玉米、收小麦。他知道农民种地不容易,从春耕播种到夏耘秋收,风吹日晒弯腰劳作,每一粒粮食都浸着汗水,所以他给价向来实在,只要粮食质量过得去,从不斤斤计较,能多让一点是一点。 有时候遇到农户家里人手不够,他还会搭把手帮忙装袋,凭着这份实在,附近村里不少农户都愿意把粮卖给她。 今年秋收刚过,玉米晒得干透,正是收粮的旺季。那天张先生开车到一个村里,远远就看到一户人家门口堆着几大袋玉米,门口站着个大叔,看着憨厚老实,脸上带着庄稼人的质朴。 两人凑上前聊了几句,大叔说话直来直去,说玉米都是自己家种的,颗粒饱满,没掺半点杂质。张先生见他看着实在,又想着都是乡里乡亲的,没必要防着,就没开袋验货,直接过秤装车。 秤上显示整整1000斤,他爽快地付了钱,满心欢喜地开车往厂里赶,想着又是一笔顺利的生意。 可车开回工厂,工人一卸货,张先生当场就傻眼了。 刚开始倒出来的确实是饱满的玉米粒,金黄发亮,看着就让人舒心。可倒到后半程,情况越来越不对,玉米粒里混着的沙粒越来越多,到最后几袋,几乎全是沉甸甸的沙子,原本该是玉米堆的地方,硬生生堆出了一小堆沙砾。 他赶紧让人停手清点,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足足300多斤沙子混在里面,相当于他花了1000斤玉米的钱,实际到手的玉米连700斤都不到,这亏吃得明明白白。 张先生又气又无奈,他知道这沙子肯定是农户装袋前特意掺进去的,就是想靠沙子的重量多骗点钱。 可现在粮食已经卸车,交易现场早就没了,钱也付了全款,再开车回村里找人理论,对方大概率不会承认,说不定还会倒打一耙,说他卸车时动了手脚。思来想去,张先生只能自认倒霉,这哑巴亏,硬生生咽进了肚子里。 这事被他发到网上吐槽后,瞬间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伙儿都炸了锅。有人直接怒怼:“太缺德了!农民的脸都被他丢尽了”;有人感同身受,分享自己收粮时遇到的套路,“之前收花生,里面掺了不少土块,看着鼓鼓囊囊,实际没多少干货”;还有人调侃道:“这哪是卖玉米,分明是卖沙子,就是沙子里掺了点玉米凑数”。 网友们的吐槽里,满是对这种投机取巧行为的气愤,也替张先生觉得不值。 其实这事儿伤害的远不止张先生一个人。那个掺沙的农户,可能觉得自己占了几百块钱的便宜,可他没想到,坏名声在村里传得有多快。 乡村本来就是熟人社会,一家有事全村皆知,这事一旦传开,周边的粮食收购商都会对这个村的农户多留个心眼,以后再去收粮,肯定会挨个开袋验货,反复过秤,甚至会压低收购价,生怕再遇到掺假的情况。 而那些本本分分种地、诚实卖粮的农户,也会因为这一个人的行为,平白无故地被怀疑和提防。以前收粮商来了,几句话谈拢就过秤装车,省时省力;现在可能要一道道工序检查,翻来覆去地验货,耽误时间不说,还得受着别人怀疑的眼光,卖粮变得又麻烦又闹心,一个人的小聪明,最终让一整个地区的农户都跟着买单,实在太不应该。 张先生说,以前乡下收粮,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口头约定和彼此的信任。农户不会为了一点小利掺假,收粮商也不会刻意压价坑农,这种朴素的交易方式,让秋收的粮食流通又高效又温暖。 可现在,个别农户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就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诚信”二字抛到了脑后,实在短视。 那个掺沙的农户,或许没意识到,他骗来的几百块钱,换走的是自己的信誉。 以后再到秋收季,可能再也没有收购商愿意上门收他的粮食,就算有人收,也会把价格压得极低,甚至要求全程录像验货。这几百块钱的小利,断送的可能是他以后年年的卖粮生路,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这300斤沙子,就像一声响亮的警钟,敲醒了那些心存侥幸的人。 不管是种地还是做生意,诚信才是最根本的立身之本。农民种地靠的是踏实劳作,做生意靠的是诚信经营,耍小聪明、玩套路,或许能赚一时的便宜,但终究走不长远。 希望以后每一个秋收季,农户们都能凭着良心卖粮,秤上的斤两是实实在在的,袋子里的粮食是干干净净的;收粮商也能继续保持实在的作风,公平交易、合理定价。 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易少些算计,多些真诚,少些提防,多些信任。毕竟,谁也不想活在一个处处需要设防的世界里,而这份信任,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去守护。 信息来源:《收玉米,收到的除了玉米,你猜还有啥?》AHTV第一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