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懂背景:为啥车企突然集体“兜底”?核心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要变了。2025

小豆评科技啊 2025-11-13 21:15:44

先搞懂背景:为啥车企突然集体“兜底”?核心是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要变了。2025年底前买新能源车,能全额免征购置税,最多能省3万元;但从2026年1月1日起,就改成减半征收了,最高只能省1.5万元。问题来了,不少热门车型交付周期要两三个月,现在订车很可能跨年提车,得多交1万多的税。车企的“兜底方案”,就是承诺今年年底前锁单的用户,要是因为厂家生产、运输原因导致明年才提车,多出来的购置税差额由车企全额补,最高补1.5万元。这些车企的方案大同小异:大多要求11月30日前锁单,补贴形式有抵减车价、尾款减免、现金补贴等,覆盖旗下全部或部分热门车型。比如极氪全系、上汽奥迪E5 Sportback、别克至境L7等,都在补贴范围内。毕竟热门车型才需要“抢单”,那些库存多、现车充足的车型,根本没必要搞这一套。对消费者来说,这事儿算不算“捡便宜”?刚需买车族确实能薅到羊毛。尤其是预算15-30万的人,现在订车能叠加“全额免税+车企兜底+地方补贴”三重福利,相当于白省1万多。比如买一辆30万左右的车,要是明年提车,原本要多交1.5万购置税,有了兜底方案,这笔钱就不用自己掏,相当于直接降了车价。但也别盲目跟风,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要注意。第一,不是所有情况都能补:只有“因车企原因”跨年交付才给补,如果是消费者自己推迟提车、更改订单,大概率享受不到。第二,要警惕“逼单套路”:有些车企可能借着“兜底倒计时”制造焦虑,其实部分车型库存充足,根本不用等太久,说不定过段时间还有更大的现金优惠。有业内人士就提醒,年底车企冲量压力大,与其被“兜底”吸引匆忙下单,不如多对比现金优惠,实在的降价才最划算。对车企来说,这波“兜底”更像一场“年末抢单大战”。一方面要应对政策变化,避免因为交付周期长导致订单流失;另一方面,今年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少车企年度销量目标还没完成,只能靠这种方式主动出击,抢占市场份额。但这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比如小米就拿出20亿补贴,对资金压力大的尾部品牌来说,可能根本扛不住,最后只会让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0 阅读:0
小豆评科技啊

小豆评科技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