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怕什么? 怕美国人对东京的大轰炸,怕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怕苏联人没打多久就灭了百万关东军,更怕几十万日军俘虏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长期做苦役! 1945 年 3 月的东京大轰炸,是日本人挥之不去的噩梦。美军出动 334 架 B-29 轰炸机,投下近 2000 吨燃烧弹。 东京市中心 41 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夷为平地,木质房屋在燃烧弹的攻势下变成一片火海。一夜之间 10 万人葬身火海。 紧接着 8 月 6 日,广岛迎来 “小男孩” 原子弹。14 万人当场或在后续几个月内死亡,城市 70% 的建筑化为废墟,空气中弥漫的核辐射,让幸存者余生都活在病痛的阴影里。 三天后长崎的 “胖子” 原子弹,又带走 8 万人的生命。这两次核打击和持续的轰炸,让日本列岛彻底陷入恐慌。 天皇裕仁在广播里宣读停战诏书时,声音都带着难以掩饰的颤抖。这种被瞬间毁灭的恐惧,连日本教科书都不敢淡化,成了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敬畏。 比起美国的 “闪电式毁灭”,苏联给日本的恐惧更带着漫长的绝望。 1945 年 8 月 9 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百万关东军号称 “精锐之师”,却在苏军的钢铁洪流面前不堪一击。 短短一周时间,关东军被歼灭 67 万人,其中 59 万人成了俘虏。这些俘虏没有被就地释放,而是被押往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 那里的冬天气温低到零下 40 度,俘虏们要在冰天雪地里挖矿、伐木,每天只能分到少得可怜的黑面包。 四年时间里,近 10 万日本俘虏死在西伯利亚,死亡率超过 15%。活着回来的人,余生都被冻伤、饥饿的记忆折磨。 这种 “打不过还跑不掉” 的绝望,让日本对苏联(后来的俄罗斯)一直保持着敬畏,哪怕现在也不敢轻易挑衅。 可轮到中国,日本人的恐惧就没了踪影,反而多了几分莫名的挑衅。这事儿说起来挺讽刺,中国是二战中抗击日本时间最长、牺牲最大的国家。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投降,14 年抗战里,中国军民伤亡 3500 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6000 亿美元。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 70% 的陆军兵力,让日本 “三个月灭亡中国” 的妄想彻底破产。但日本人偏偏不承认败给了中国,核心原因就是二战时中国对他们太 “仁慈”。 日军投降后,中国军队没有选择报复俘虏。当时中国境内的 200 多万日本侨民和战俘,没受到任何虐待,还把这些人分批送回国。 可中国的人道主义优待,在日本人眼里却变成了 “软弱”。这种错误的认知,直接导致了现在日本对中国的傲慢态度。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敢公开狂言 “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不是她脑子发热,而是摸准了日本社会的普遍心态。 其实日本人的这种心态,本质是 “欺软怕硬” 的现实主义。 他们怕美国,是因为美国能彻底毁灭他们;怕俄罗斯,是因为俄罗斯能让他们付出惨痛代价;而对中国,他们没尝过这种 “疼到骨子里” 的教训,就觉得可以肆意妄为。 但他们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当年的优待是人道主义,不是没能力反击;当年的礼送回国是胸怀,不是软弱可欺。 现在的中国,国防力量稳居世界前列,经济实力全球第二,手里的东风导弹、航母舰队,都是守护国家主权的硬实力。 日本人该怕的,不是遥远的历史,而是看不清现实的狂妄。真要是触碰了中国的红线,当年没让他们尝过的 “疼”,现在可能会加倍奉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