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奥委会主席巴赫这个老头子这次来中国的目的不纯,不就是想让中国再次申办奥运会吗?把注意打到大湾区上了,夏季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个让很多国家嫌弃的赛事,因为要举办一次奥运会的花费那可是巨大的,要修建非常多的基础设施,还有投入非常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支撑。 现在的夏季奥运会早就不是几十年前大家抢着要的香饽饽了,反倒成了没人敢接的烫手山芋,看看最近几届的申办情况就知道有多惨。2024 年夏季奥运会原本有好几个城市有意向,结果德国汉堡公投被反对,意大利罗马市议会直接否决申奥,匈牙利布达佩斯也中途退出,最后就剩巴黎一个城市接盘,国际奥委会都没的选。 到了 2032 年奥运会,情况更夸张,印度孟买几次申请被奥委会婉拒,朝韩联合申办没下文,西班牙马德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些老面孔也只是走个过场,最后还是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捡了个“首选举办城市” 的名头,这还是国际奥委会改了申办规则,搞“指定制”才避免了没人办的尴尬。为啥大家都躲着?还不是因为这赛事太烧钱,而且烧完之后还可能留下一堆烂摊子。 牛津大学有研究显示,自1960年以来,夏季奥运会的平均直接投入就有52亿美元,这还不算配套的道路、地铁、住宿这些基础设施,而且绝大多数主办城市都会超支,平均超支比例高达156%,相当于花 1 块钱预算最后得掏 2.56 块。 远的不说,就说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最初预算不过73亿美元左右,最后奥组委公布的总花费高达14238 亿日元,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下来差不多129亿美元,是最初预算的1.5倍还多,这笔钱由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和奥组委三方分摊,最后买单的还是普通民众,当时日本国内的不满声浪一直没停过。 更坑的是奥运会后的长期负担,那些为了赛事专门建的场馆,赛后利用简直是世界性难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后留下的 30 多个场馆,每年光维护费就得上亿欧元,其中主体育场那个标志性的顶棚,当初花 1.3 亿欧元建造,每年维护费就高达 1000 万欧元,后来因为没钱维护,顶棚都出现了倒塌风险,政府只能宣布关闭整修,光整修预算就又要 1.1 亿欧元。 这些场馆大多是为了冷门赛事建造的,平时根本没人用,希腊人口本来就少,市场规模有限,最后只能让场馆在荒草里自生自灭,当地民众都吐槽这是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 巴赫这次来中国,看完十五运会就一个劲夸大湾区体育设施好、组织能力强,希望这里能办更多国际赛事,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就是想让大湾区接下夏季奥运会这个摊子。毕竟现在敢接盘的国家越来越少,国际奥委会都不得不改规则,允许多个城市联合举办、不用提前七年确定举办地,就是怕没人办。 大湾区确实有不少现成的体育场馆,组织大型赛事的经验也足,但这并不意味着举办奥运会就不用花钱。就算现有场馆能用上一部分,为了满足奥运赛事标准,改造扩建的费用也不是个小数目,再加上配套的交通、安保、后勤保障,还有赛事期间的人力投入,算下来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而且奥运会的场馆需求和平时的体育赛事不一样,很多项目需要专门的场地,赛后能不能像鸟巢、水立方那样实现多功能利用还是个未知数,万一重蹈雅典、里约的覆辙,留下一堆没人管的“白象工程”,那可就亏大了。 别的国家又不傻,谁愿意砸进去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最后落个债务缠身、场馆晒太阳的下场?德国、意大利这些发达国家都直接摆手拒绝,就是算清了这笔账。国际奥委会找不到下家,自然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但夏季奥运会的本质问题没解决,花费巨大、超支成常态、赛后负担重这些坑依然存在,就算是大湾区,真要接手也得掂量掂量,毕竟这可不是办个全运会那么简单,那可是要真金白银砸进去,还得承担后续几十年的风险,换谁都得谨慎。

37
可以在全球选址建2-4个永久比赛场,轮流举行奥运会,不再搞申请。
繁星四海
国际奥委会说,办奥运会多赚钱啊,你们居然不愿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