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敌人,是永远都不能掉以轻心的死敌。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而日本人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中国。 很多人觉得现在日本经济疲软、军力受限,不敢贸然挑衅,但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因为历史上多次证明,日本这个国家具备一种极不稳定的强盗思维,哪怕眼前实力不够,也会用最极端的办法去赌一局,这种思路,决定了它不能只用当下的力量来评估。 1937年的卢沟桥枪声,直接点燃了侵华全面战争的导火索,事发突然,让蒋介石措手不及,本以为还能通过外交拖延,日本却在一夜间把全国推向全面侵略的轨道。 更早六年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下令不抵抗,想着避免冲突升级,但日军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仍以迅雷之势拿下整个东北三省,这是一场毫不犹豫的豪赌。 而1928年皇姑屯的爆炸,更是让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被直接清除,日本为了掌握东北,连利用他的念头都没有,干脆一步到位地除掉障碍。 再往前,1894年的甲午海战,李鸿章一手打造的北洋水师在黄海被日本联合舰队重创,陆地战场也惨败。 日本当时国力远不及清国,但依然敢发起决战,因为它明白,赢下这一步就能彻底改变国运,这种赌命式的作风,在它对美军的珍珠港偷袭中发挥到极致。 1941年,美国自信日本不敢动手,却被突然袭击,直接卷入了二战。这些事件,其实是一条铁一样的规律——日本在关键时刻敢压上全部身家。 明朝时,丰臣秀吉刚统一日本,就挥师攻打朝鲜,目标直指中国;唐朝时,日本竟敢在白江口硬碰盛世大唐的水军,结果全军覆没,但它敢于挑战强者的底色已经写进民族性里。 千年的历史早已说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是长期存在的,它的战略思维一直围绕着从大陆获取资源和优势。 今天,日本公开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绝不是简单的政治口号,而是它早就准备好的战略延伸,一旦它觉得有机会,就可能再次拿出那套不惜全部代价的行动手法。 岛国的地理和资源贫瘠,使它天然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向外扩张是它缓解危机的传统选择,这种根源性原因决定了它的本性难改。 正因如此,中国对日本的警惕不能因为它暂时的实力不足而降低,我们必须记住,那种随时可能发动突然袭击的习惯,是它千年延续下来的野心与赌徒心态。 历史一次次证明,心防一旦松懈,就可能付出巨大代价。看清这个对手的真正面貌和历史逻辑,是我们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