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奥运会早已失去了原本的理念!现在的奥委会根本不是想真心举办奥运会,而是想要借此捞钱,国际奥委会的腐败早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顾拜旦创立奥运时,想的是用体育连接世界,让不同国家的人抛开分歧公平竞技,可现在的奥运赛场,到处都飘着铜臭味,纯粹的体育精神早就被抛到了脑后。 国际奥委会手握赛事举办权,把奥运会变成了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转播权、赞助权、门票收入层层加码,受苦的要么是普通观众,要么是承办城市的普通市民。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就是商业化泛滥的典型,当时的组织者把赛场内外变成了“商品大卖场”,奥运村周边全是广告招牌,连运动员通道都被赞助商的展示品占据,不少观众吐槽“看比赛像逛展销会”。 国际奥委会光是转播权一项就赚得盆满钵满,NBC为了拿到美国地区转播权,支付的费用从1980年的8700万美元涨到2020东京奥运会的14.5亿美元,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观众身上,门票价格逐年飙升,普通家庭想现场看一场热门比赛,可能要花掉一个月的工资。 赞助商更是要挤破头,想成为官方合作伙伴,动辄就要支付数亿美元,而这些费用又会通过产品涨价转嫁给消费者,最后都是老百姓为奥委会的“生意”买单。 更坑的是那些主办城市,国际奥委会只谈收益不谈责任,把筹备压力全推给当地政府。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留下了15亿美元的债务,当地市民花了30年才还清,被称为“蒙特利尔陷阱”。 2016年里约奥运会,巴西政府投入130多亿美元,赛后大量场馆闲置废弃,部分奥运村甚至变成了贫民窟,而国际奥委会却拿走了超过10亿美元的分成。 2020东京奥运会更夸张,原本预算73亿美元,最后超支到280亿美元,日本纳税人承担了大部分亏损,可国际奥委会的收益却没受任何影响。 这些城市原本想靠奥运拉动经济,结果却背上沉重包袱,普通市民要为高额开支买单,福利投入被压缩,生活质量反而受影响。 说到腐败,1999年曝光的盐湖城冬奥会贿选案就是绕不开的黑料,当地申办委员会花了1500万美元贿赂国际奥委会委员。 有的委员拿了钱帮着游说,有的借着“考察”名义享受豪华旅游,还有的直接索要政治献金,智利籍委员桑坦德就拿了30万美元作为大选经费,最后成功当选国会议员。 事件曝光后,6名委员被开除,14人受到处罚,但申办方的核心人物却因为“证据不足”被撤销指控,这种双重标准让人不齿。 更讽刺的是,当时的申办委员会主席韦尔奇直言,要是真查到底,80%的委员都得被开除,只有少数人是干净的。 这起丑闻不是个例,这些年关于奥委会内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的传闻从没断过,举办权的争夺早就不是看谁更有能力,而是看谁更舍得花钱“公关”。 奥运会不是不能商业化,体育赛事需要资金支持才能发展,但凡事得有底线,不能让商业利益吞噬体育精神。 原本的奥运理念是公平、团结、拼搏,现在却变成了逐利、腐败、转嫁成本,国际奥委会拿着“奥林匹克”这块金字招牌,只顾着自己赚钱,完全不管普通观众能不能承受、主办城市能不能负担。 真正的奥运应该是让更多人参与体育,让主办城市长期受益,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摇钱树。 北京奥运会就给出了好例子,场馆建设兼顾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鸟巢、水立方后来成为市民健身和旅游打卡的地标,既体现了体育精神,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奥运该有的样子。 体育的本质从来不是金钱和权力,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是突破自我的拼搏精神。 当奥运会变成少数人敛财的工具,当腐败污染了公平竞争的土壤,伤害的不只是观众的感情,更是整个体育事业的根基。 国际奥委会要是不彻底改革,继续抱着“捞钱优先”的心态,迟早会被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抛弃。 大家觉得未来奥运会该如何平衡商业化和体育本质?你还知道哪些奥运史上的黑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