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11一出,美媒毫不留情批判:中国的隐身、电子战和无人技术,让美国空军战术一

绾玉说 2025-11-14 20:06:46

攻击-11一出,美媒毫不留情批判:中国的隐身、电子战和无人技术,让美国空军战术一夜过时。他们的惊讶,比福建舰入列还要难以置信,如果说福建舰是一直关注着,有心理预期,但是攻击-11和歼-20S可没有太多消息的。 最近大家聊得火热的,已经不是单单一架“攻击-11”无人机,也不是一架升级版的“歼-20S”战斗机。真正让人议论纷纷的,是它俩组合到一起之后,所形成的那个全新的东西——作战体系。 此事堪称空战领域的重大转折点,它宣告着空战玩法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往昔模式一去不返,全新格局已然开启。过去大家比的是谁的飞机性能更猛,飞得更快、藏得更好。现在,竞争的焦点已经悄悄转移,变成了谁能更好地把不同的装备捏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歼—20S与攻击—11的组合,本质而言,是构建起一套空中的“大脑”与“触手”系统。此搭配宛如为空战赋予智慧中枢与灵活操控,意义非凡。双座型歼—20S,宛如决胜千里的智慧中枢。它坐镇空域,恰似一位沉稳的指挥官,于无形间统筹全局,是当之无愧的运筹帷幄之指挥中心。它后座的飞行员并非冗余的乘客,而是战场全局的掌控者。他全神贯注,肩负着指挥调度周边一众无人机的重任,运筹帷幄于战场之上。 这样一来,前座的飞行员就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开飞机和拼刺刀上,脑子清爽多了。而被指挥的攻击-11,就像是延伸出去的锋利触手。它那飞翼式布局,连垂直的尾翼都取消了,在雷达上小得跟一只鸟差不多,就是为了悄无声息地摸进最危险的地方。 它可以去当探路的“侦察兵”,也可以搞电子干扰,或者直接执行第一波“踹门”打击。这种打法最颠覆的地方在于,它把风险彻底转移了。让相对便宜、可以消耗的无人机去冲锋陷阵,宝贵的飞行员和昂贵的五代机可以待在安全区。这笔账算下来,战斗力简直是翻着倍地往上涨。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工程哲学上的领先。歼-20S在设计图纸上的时候,就已经给无人机协同留好了位置。这种天生的基因优势,可比后来缝缝补补的改装强太多了。 你看美军的F-35,设计之初就是奔着单人多任务去的,没太考虑带一大帮“小弟”的复杂情况。现在想给它硬塞一个指挥员的座位,那简直比登天还难,结构上就不支持。这就暴露了顶层设计如果缺乏前瞻性,后面想追赶潮流有多么费劲。 更有意思的是,从概念到现实的这场赛跑。说起来,“无人僚机”这个想法,最早还是美军在本世纪初提出来的。但他们的CCA项目,似乎在成本、性能和技术稳定性的平衡木上走得有点慢。 反倒是中国,凭借着强大的航空工业体系和供应链,硬是把这个前卫的概念,率先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战能力。这种感觉,据说让一些外媒感到惊讶甚至挫败,冲击力比看到一艘新航母还大,因为航母的建造总有迹可循,而这种战术上的超越是突如其来的。 这说明如今的竞争赛道已经变了。谁能更快地把新点子落地实现,比谁先提出这个点子,来得更重要。 当然,这一切都还只是个开始。未来,更智能的“忠诚僚机”和集群作战才是真正的方向。说到底,最终比拼的还是最硬核的底层技术:你的人工智能决策够不够聪明?你的数据链能不能在强干扰下保证通信?这些问题,才是未来天空真正的主宰。

0 阅读:232

猜你喜欢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