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一语道破美国三十年最大困局:不是搞不定中国,是中国根本不上套!美国霸权的大戏,这次似乎真的找不到主角了。 这话戳中了美国霸权的痛点,当年能让苏联解体、日本躺平的那套组合拳,如今打在中国身上要么失效要么反噬,不是美国不够狠,而是中国早已跳出了它设定的博弈框架,甚至反过来掌握了博弈节奏。 美国的霸权剧本其实早就写死了,无非是找准对手命门,用规则陷阱套住,再联合盟友围堵施压。 对付苏联时,摸准它经济依赖石油、一门心思拼军备的软肋,一边抛出“星球大战”计划诱使其砸钱耗国力,一边联合沙特压低油价断其外汇来源,最后再用意识形态渗透临门一脚。 收拾日本更简单,80年代日本半导体占全球80%市场份额,经济眼看要超车,美国直接甩出“广场协议”逼日元升值,再用301条款精准打击芯片产业,加上日本政治上完全依附美国,只能乖乖就范,最终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这套打法让美国在冷战后顺风顺水,也让它迷信只要按剧本走,没有搞不定的对手。 但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按美国的剧本演,美国想诱使中国搞军备竞赛,自己每年军费砸几千亿美元。 中国却始终把国防开支控制在GDP的1.7%左右,转头把钱投到高铁、新能源这些民生和产业升级上,如今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全球市场份额双双第一,反而让美国传统优势产业倍感压力。 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加征数千亿美元商品关税,本想减少逆差、让制造业回流,结果2024年美国总对外贸易逆差飙到9184亿美元,较战前翻倍。 制造业就业人数不增反降,从2022年的1298万降到1280万,关税成本全转嫁到美国消费者身上,2025年4月CPI还涨着2.3%,超市里的日用品价格居高不下。 美国本以为盟友会跟着自己冲锋,没想到这些伙伴早就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欧盟嘴上跟着美国喊“去风险”,行动上却在疯狂加码对华合作,2025年1-3月欧盟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1.7%,德国企业更是把中国当成了高端制造的核心阵地。 大众汽车在安徽合肥的电动车型生产基地年产能达30万辆,2024年在华电动车销量突破100万辆,成为其全球电动化战略的支柱。 德国公布的首个《中国战略》里,明确把中国定位为“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合作的优先级远高于对抗,这和美国一心要遏制中国的思路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就连一直对美国唯唯诺诺的加拿大,也开始公开叫板,2025年10月特朗普以“广告欺诈”为由对加拿大加征10%关税。 安大略省直接启动反制,在世界职业棒球大赛期间播放广告,引用里根反对高关税的言论反击,哪怕特朗普加码关税、终止贸易谈判也没服软。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早已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出招,手里的反制工具箱越来越丰富。 2025年10月,中国连续出台三项关键反制措施,稀土管制收紧、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钻石等超硬材料出口管制,精准打击美国科技、贸易、军工三大要害。 中国掌控着全球70%的稀土产量、99%的重稀土供应和90%的精炼技术,新规不仅新增5类中重稀土管控,还延伸到全产业链,直接导致美国F-47六代机研发项目暂停,国防供应链承压。 人造金刚石被称为“工业牙齿”,是芯片制造必备材料,中国供应全球77%的人造钻石粉末,而美国99%的钻石消费用于芯片制造,这项管制让美国芯片产业雪上加霜。 对美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则是精准回应美国此前的贸易打压,收费标准分阶段递增,既体现对等,又给企业留出缓冲,尽显规则主导权。 中国的国际朋友圈也越扩越大,完全不像当年苏日那样孤立无援,2025年1至10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贸易总值达1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30.4%,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美国一直想用“华盛顿共识”绑架全球发展模式,强调金融自由化、私有化和外部依附,当年苏日正是被这套理念套牢。但中国实践形成的发展模式,却让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不依附、不盲从,坚持自主决策、聚焦民生发展,这种吸引力越来越强。 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5年的10.4%,反而对东盟、欧盟等市场的出口份额持续上升,美国的贸易打压反而加速了中国市场多元化布局。 奥巴马看清了中国“不上套”的表象,却没看透本质。中国不是故意对着干,而是从一开始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节奏。 你打你的技术封锁,我搞我的自主研发,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超2.5%,中低端芯片自给自足,车规级芯片开始出口;你搞你的“小圈子”,我推我的多边合作,RCEP、“一带一路”多点开花。 美国的霸权困局,终究是自己的思维僵化和实力衰退造成的,当一套几十年前的剧本遇到一个不按常理出牌、且实力持续增长的对手,落幕其实早已注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