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是第一生产力》
如果你在每一天醒来,都认为离开床是一种巨大的痛苦。
如果你在决定开始自己的工作之前,需要用很长时间才能说服自己。
如果你总是感到疲惫,即使有足够的食物、娱乐、睡眠,也还是无法恢复精力。
那意味着你的身心状态已经跌入谷底。
状态是第一生产力,你需要一些方法恢复自己,来找回某种被称之为「启示性的时刻」。
在这一刻之后,天会更蓝,食物会更可口,你醒来之后的瞬间,就会对这个世界充满探索的热情,而非躺在床上一边自责丧气,一边祈祷改变。
这些方法并不复杂。
首先,你要学会全情投入的玩。
如果我们的头脑习惯了「活在未来」,那么我们永远不会得到真正的休息,也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自己最好的状态。
因为并不属于当下的压力,总是会超出我们内心的复原力。
我们在关于未来的思考之中得到了太多东西。无论是理想、计划,又或者最深切的渴望。
这不可避免带来了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在当下其实并不存在,而是我们从未来预支过来的东西。
如同预支的负债之于生活,预支的未来也总是让我们喘不过气。而讽刺的是,后者的预支是毫无必要的。
只要我们能够投入在当下这一刻,身体就会开始复原——因为所谓复原,不过是修复的比消耗的多罢了。
当下从来不会发生超出我们复原力的事。
在工作的时候,做到全情投入是困难的。但幸好,在玩乐中做到这一点却很容易。
抬起拐杖的一头,也就抬起了另外一头。如果你能在玩乐中练习不分心,不想着未来的工作,过去的遗憾,对自己的谴责。那么你在工作的时候、休息的时候,都能够做到这一点。
这也是玩乐真正的意义。它并非为了其本身,而是一种人生状态的练习。让自己记住,全情投入到底是怎样的,接着再将这种技能用在生活中。
任何一个马拉松的跑者都明白,如果他在一边跑步的时候,一边想着几十公里外的终点,他所跨出的每一步都会沉重到让他想要立刻放弃。
真正支撑其跑完全程的,是对脚下每一步的专注:
也就是将一只脚,认认真真地放在另外一只脚的前面。
接着,你还要尝试对自己悲悯。
悲悯是佛陀鼓励我们培养的一种正思维。原意是指对于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它是自发与正面的反应,由衷希望减轻别人的痛苦。但练习这种悲的途径,总是从回忆自己的悲苦,并深深同情自己开始。
状态不好的时候,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往往积压着许多情绪。这让我们处于某种负面心境之中。
在这种心境下,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会变成简单的「非此即彼」。也即盟友或者敌人。对于盟友,我们会下意识地团结。对于敌人,我们则会不受控制地攻击。即使对自己也是同样。
想想看,在生活里,无论我们自己愤怒,还是他人愤怒的时候,是否总是处于这种确认盟友和攻击敌人的状态。
同情自己,认同自己所做的事,能够让我们避免内耗——也即把自己本身当做敌人,在心中不断攻击自己。
不要害怕同情会让自己陷入「错误认知」的深渊。因为此时此刻,你最需要做的,是让自己从负面心境中走出来。
如同一个腿受了伤,需要拐杖支撑自己行走的人,一旦可以健步如飞的时候,会本能般丢开拐杖。
但拐杖是必要的,同情是必要的,它们都是一个人恢复自己的必由之路。
最后,你还可以给自己赠送一个礼物。
如同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那样,礼物能缓和气氛,化敌为友。也能把愤怒转化为亲切,把粗鲁转化为温柔。
出门吃顿好吃的,一杯热咖啡,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放松午后。如果你喜欢正念冥想这种「独处的礼物」则更佳。它可以让你的杂念系统失去活性,也就是真正让自己从对过去的遗憾与未来的担忧中得到解脱。之前写过许多关于正念冥想的文章,这里不再赘言。
当你得到真正休息的时候,你会舒适地睡觉,舒适地醒来,做甜美的梦。天空亮起的时候,你的心情就会随之振奋,而不再需要做出任何额外的努力。
因此,任何时候,只要你感到需要恢复这种状态,就让自己全情投入的玩,练习悲悯,以及为自己赠送一个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