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不冤?”上海,一位六旬大妈在某银行购买了500多万元的基金,起初想着能有个稳

怀瑶看娱乐 2024-10-19 11:27:33

“冤不冤?”上海,一位六旬大妈在某银行购买了500多万元的基金,起初想着能有个稳定的收益,没想到这款基金一路下跌。大妈几次想要赎回,然而每次都被客户经理劝退,经理承诺说:“放心吧,银行会保证您的本金不会亏。”大妈信了这番话,然而眼看着基金亏了170多万元后,她终于坐不住了,将银行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所有的亏损。法院最终作出了判决。 故事的开头源于几年前,这位退休大妈手里有一大笔积蓄,她不想这些钱躺在银行里“吃灰”,于是去银行咨询如何理财。 银行的客户经理得知大妈的情况后,热情推荐了一款基金产品,声称这款基金收益稳定,风险低,适合像大妈这样的稳健型投资者。 大妈虽对基金投资有些顾虑,但在客户经理的一再保证下,最终还是决定投入了500多万元。 最初的几个月,基金表现平平,虽没有大幅增长,但也没有太大亏损。然而,随着市场行情波动,基金开始持续下跌。大妈看到自己的本金逐渐缩水,心急如焚,几次想要赎回。 每次她一提赎回,客户经理就打电话安抚她,说市场波动是正常现象,劝她再等等,千万别着急。 甚至在大妈表示非常担忧时,客户经理更是做出了保证:“您放心,银行会保证您的本金不会亏损!” 大妈一听这话,悬着的心放下了。她想,既然银行都这么说了,那就再等等看,或许还能有转机。 可是,市场没有等来好转,基金的净值却继续往下掉。当大妈再一次查看账面时,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亏了170多万元! 这下,大妈彻底坐不住了。她想起自己当初是因为相信了客户经理的保证才没有赎回,现在亏了这么多,自己完全不能接受。 于是,她将银行告上了法院,要求赔偿自己所有的亏损。 法庭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银行方面坚称,他们没有任何书面文件承诺会保证客户的本金不受损失,并且强调,基金本质上是一种有风险的投资产品,投资者应当自行承担风险。 至于客户经理口头上的承诺,银行表示这是个人行为,不代表银行的立场。 大妈则坚持认为,正是因为银行员工的保证,自己才没有及时赎回,导致损失越来越大。 她认为银行应当对客户经理的行为负责,尤其是在客户明显表达了赎回意愿时,客户经理却故意劝阻并作出不实承诺,显然有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法院最终判决:银行确实没有书面文件承诺本金保障,因此银行不承担赔偿大妈全部亏损的责任。 不过,法院也认定,客户经理在劝阻大妈赎回时的确存在不当劝导和误导行为,违反了金融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 最终,法院判决银行承担部分责任,赔偿大妈一定比例的损失,但并不全额赔偿。 对于大妈来说,这170多万元的亏损虽然无法完全挽回,但通过法律途径,她至少拿回了一部分赔偿。 这一经历也让她深刻体会到:理财虽好,但没有“保本”的投资,今后还是要多加小心才行。

0 阅读:0
怀瑶看娱乐

怀瑶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