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7月9日,5000多名天津八里台的清军,头天晚上一宿没睡,终于等来了死

蜀山史道 2024-12-25 14:44:10

1900年7月9日,5000多名天津八里台的清军,头天晚上一宿没睡,终于等来了死对头,6000多八国联军。这时一个肥头大耳的官员,踱步上了阵地:“没有增援,往死里打“。日出东方,他的黄马褂竟然如此耀眼......   他是晚清年间中国脊梁,在一定程度上,他的存在甚至可以与收复新疆的左宗棠相比,他就是聂士成,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   自打1862年参军入伍时算起,聂士成整整在军中走过了38个年头,如今的他虽然已是提督,但周边的环境却比之前更加残酷。   在晚清年间,聂士成除却要面对与义和团的内战外,还要与装备着优良武器的八国联军进行较量。   比如在甲午战争时期,他就曾率领部队在摩天岭战胜了日寇,不过眼下所要面对的战斗可是他从军以来最危险的一次。   1900年7月8日,八国联军率大军向天津八里台进发,而在此地仅仅只有5000名清朝官军,他们是大清最后的希望,也是守卫北京的最后一道屏障。   论起装备,这支部队有1万多支毛瑟枪和60多门大炮,在晚清各大部队中,其绝对算是装备优良,但相比较于八国联军来说,还是有些不太够看。   而作为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聂士成知道这一战很有可能会葬身险地,但还未等他向家人做好嘱托,其却又听到了一件噩耗。   此刻义和团已经把他当成了清朝的走狗,在后方不停的讨扰他的家眷。   闻言,聂士成心如刀绞,只是此时的他哪里顾得上小家,而已经63岁的他还想为大清最后拼一把。   望着眼前的战士们,有的人心有疑虑,有的人则是表示要跟他同生共死。   而从北京传来的密报中聂士成也得知此刻的慈禧老佛爷也在向外求援。   如此看来,聂士成所在的部队没有增援,没有后勤,可慈禧给他们下的,却是死命令。   “没有增援,往死里打。”聂士成如是说道。   从中我们也足以可见,此刻的他已全然做好了为国牺牲的准备。   隔日清晨,他从匣子中拿出了前朝皇帝赐予他的黄马褂,而后便走上城墙,开始巡逻起阵地。   只见天色刚刚拂晓,一发炮弹就落在了聂士成的眼前,发出了轰鸣声。   “给我打回去。”只听聂士成一声怒吼,随即命手下将士们予以回击。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枪炮声越来越轰鸣,马克沁机枪也打出了火舌,而反观已经63岁的聂士成却未守在后方,反倒是骑上了战马,立于八里台的桥上,毅然的指挥着战斗。   一发发子弹擦着他的身体划过,可聂士成却浑然不惧,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给我打。”聂士成振臂高呼,眼中充满了血丝。   但就在这关键的时刻,500名日军竟然抓住了时机从侧翼包抄了过来,将其枪口对向了聂士成,随即只听一轮齐射子弹朝着聂士成飞驰而去,而其中3枚子弹均命中了聂士成的要害,其中一发甚至射穿了他的太阳穴。   这位爱国将领最终还是倒在了八里台的桥上,同时,这也是八国联军在进攻大清时遭到的最顽强的抵抗。   出于对聂士成的尊重,一名德国指挥官将聂士成的遗体包裹起来,打算送回其老家,可不知义和团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竟想半路截胡,侮辱聂士成的尸体。   虽然义和团没有达成愿望,但可笑的是,保卫聂士成尸体之人竟是八国联军。   如今已经上百年过去了,新中国也再度走向了复兴之路。   不过,人们对于聂士成的怀念却从未停止,而他当初所死的那一条桥,后来也被人改名为“聂公桥”。  

0 阅读:436

评论列表

空间

空间

8
2025-01-03 23:00

有点谋略会打的很好

蜀山史道

蜀山史道

用专业的眼光,品读历史瞬间,解密历史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