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中共的不断努力下,原本被以"危害民国"的“叛国罪"被判处八年有期徒刑的陈独秀出狱了,当时,距离他入狱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 (信息来源:山西党史网2014.7.31陈独秀的火气、骨气和运气) 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敢于打破旧思想的枷锁,为中国的进步奔走呼号,但也因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对政治的独特见解。 1932年,上海滩上,一则消息像秋风扫落叶般迅速传播开来,陈独秀被捕了!当时,他正引领着托派组织,公然与国民党统治相抗衡,且对中共的部分政策予以尖锐批判。 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将他逮捕,判处了八年有期徒刑。,狱中的陈独秀并没有消沉,反而将这段艰难岁月化作了学术研究的黄金时期。 他博览群书,潜心研究文字学,甚至与前来探监的学者因为一个“父”字的解释争得面红耳赤,他就像一块吸饱了墨汁的海绵,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在方寸牢笼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家危难之际,陈独秀也获得了自由,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他想回到延安,回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表示欢迎,但提出了条件,其中之一便是要求他公开反对托派,对于陈独秀来说,这第一个条件是难以接受的,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认为托派理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了多年。 他宁舍重返延安之机,亦不愿违逆本心,最终陈独秀偕妻隐居四川江津,生活简朴,虽未能归返延安,然其于中国革命之功不可磨灭。 他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火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陈独秀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是奋斗不息的一生。 他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的信念,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改其志,他的经历也让我们明白,坚持原则和追求真理需要付出代价,但这种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不断发展,但陈独秀留下的精神遗产依然闪耀着光芒,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