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陆军对决的“假设性推演”:硬实力差距藏在体系里 中国与美国:去掉空军 中国与美国:去掉海军 中国与美国:去掉核武器与生化武器 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假如只有双方陆军对决,陆军武器装备随便用,那么美陆军战绩肯定惨不忍睹,被虐直叫上帝,绝对一个不剩。没有贬低美国陆军的意思,在全世界范围来看美军陆军还是可以,但看跟谁比,要是跟咱们的陆军比,那还真不是一个等级。要是双方都出一个军直接摆开阵仗开打,以现在现代武器装备的情况下,美陆军最多能撑24小时,不能再多。 这种假设虽然极端,但抛开海空支援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单论陆军体系对抗,咱们还真有底气说这话。不是盲目自信,而是中美陆军的建设逻辑、装备定位和作战理念,早就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美军陆军更像“海空附庸”,咱们陆军却是“全域作战的核心支柱”,真要是在隔绝环境里硬碰硬,差距会看得特别明显。 先看装备体系的“针对性”。美军陆军的主力装备,比如M1A2主战坦克、“斯特赖克”装甲车,设计初衷是在欧洲平原对抗苏联装甲集群,后来又跟着治安战改得四不像。M1A2的120毫米滑膛炮,穿甲能力确实强,但它那70吨的体重,在复杂地形里就是活靶子;“海马斯”火箭炮看着威风,可它依赖卫星导航和空中侦察,一旦没了空军的信息支援,射程再远也打不准。咱们呢?99A主战坦克,体重控制在55吨左右,越野性能比M1A2强一截,125毫米炮能发射炮射导弹,还能在移动中精准命中;PHL-191远程火箭炮,不用依赖卫星也能靠惯性制导打准,射程覆盖300公里不说,还能一次齐射不同类型弹药,既能打装甲集群,又能炸工事。更别说咱们的合成旅里,还有无人机分队、电子对抗车、反坦克导弹连,这些装备不是单个强,而是拧成一股绳的“体系作战单元”。 再看实战化训练的“接地气”。美军陆军这些年打惯了治安战,士兵练的是巷战清剿、简易爆炸物排除,真到大规模野战对决,很多战术都用不上。2023年美军“欧文堡”演习,模拟对抗“ peer competitor”(对等对手),结果合成旅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被“红军”的电子战压制得连通讯都断了,装甲部队还没展开就被远程火力报销了三分之一。咱们陆军呢?从朱日和演习到高原驻训,练的就是“无海空支援下的全域对抗”。去年新疆军区某合成师演习,在沙漠里模拟“失去卫星信号”,靠传统侦察手段和战术协同,照样能精准定位“蓝军”装甲集群,然后用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实施饱和打击,整个过程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摧毁,只用了18分钟。这种在极端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不是靠喊口号练出来的,是每年上百万公里机动、上万次实弹射击堆出来的。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后勤保障的“韧性”。现代战争打的就是后勤,美军陆军的后勤太依赖大型基地和空中运输,一旦被切断补给线,装备再先进也没用。咱们陆军的“伴随保障”体系,早就做到了“旅有保障营、营有保障连”,炊事车能在零下30度的高原做热饭,维修车能在野外快速抢修坦克,甚至还有无人机分队专门负责短途物资投送。去年南部战区演习,一个合成营在隔绝环境下连续作战72小时,弹药、油料、食品补给全靠自身伴随保障,战斗力丝毫没下滑——这种“断供不垮”的韧性,正是美军陆军最缺的。 当然,说美军陆军撑不过24小时,不是说咱们能把他们“全歼”,而是在体系对抗下,他们会在24小时内失去有组织的抵抗能力。比如开战前6小时,咱们的电子战部队先压制他们的通讯和雷达,然后远程火箭炮覆盖他们的炮兵阵地和弹药库;中间12小时,合成旅的装甲集群在无人机引导下穿插分割,把他们的部队切成小块;最后6小时,用反坦克导弹和步兵战车清理残部。整个过程就像“庖丁解牛”,不是靠蛮干,而是靠体系优势层层瓦解。 不是贬低美军,他们的单兵装备、火力密度在全世界确实排得上号,但跟咱们陆军比,差的是“全域作战的体系思维”。咱们陆军从建军那天起,就一直在研究“没有外援怎么打胜仗”,这种基因里的优势,不是靠买装备、搞演习就能补上的。真要是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单练陆军,美军还真得认栽——不是咱们太厉害,是他们的陆军早就被海空优势“养废”了。
中美陆军对决的“假设性推演”:硬实力差距藏在体系里 中国与美国:去掉空军 中
分享星辰
2025-09-17 17:35:4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