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以后国内的各个媒体。 不要在把小日本鬼子的裕仁称之为“天皇”。裕仁可是侵华策划人,二战头号战犯,对3500万中国死难者和无数亚洲无辜百姓犯下滔天罪行!无论从哪个角度,它都没有这样的资格。 翻开历史档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每一次侵华战争的关键节点,都有裕仁的身影。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他亲自批准向南京增派部队,对日军的暴行置若罔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更是直接下令发动偷袭珍珠港,将数千万亚洲人民拖入战火深渊。这样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凭什么被冠以“天皇”这种带有尊崇意味的称谓? 更让人愤慨的是,战后裕仁凭借美国的庇护逃脱了正义审判,甚至还以“象征性君主”的身份继续留在日本皇室,这本身就是对二战受害国人民的二次伤害。这些年,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试图美化裕仁,说他“对战争不知情”“是军部的傀儡”,可解密的《昭和天皇实录》早就戳破了谎言——他不仅全程参与战争决策,还多次亲自视察军事基地,为日军打气。 媒体作为历史真相的传播者,更该守住底线。当年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在报道中直接称裕仁为“日本战争元凶”,字里行间满是对侵略者的谴责;现在有些媒体却在不经意间使用“天皇”称谓,看似是“习惯表述”,实则模糊了战犯的本质,让年轻一代误以为裕仁有什么“正当身份”。要知道,3500万中国死难者的冤魂,容不得对凶手有半分美化。 去年某平台播出的历史纪录片里,因误将裕仁称为“天皇”引发众怒,制作方紧急下架修改,这说明公众对历史底线的坚守从未动摇。我们不是要延续仇恨,但必须铭记真相——裕仁就是策划侵略战争的战犯,不是什么“天皇”。媒体的每一个用词,都该对得起那些在战火中逝去的生命,对得起无数为抗战牺牲的先烈。 有人说“这只是个称谓”,可称谓背后藏着对历史的态度。就像我们绝不会称希特勒为“元首”、称东条英机为“首相”一样,对于裕仁,也该用最直白的词语定义他的罪行。媒体肩负着引导公众认知的责任,只有摒弃错误称谓,才能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明白,历史不容篡改,战犯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激化矛盾,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当媒体不再对裕仁使用不当称谓,就是对3500万死难者的告慰,也是对历史正义的坚守。这无关情绪,只关真相——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战犯,永远不配拥有任何尊崇的头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希望以后国内的各个媒体。 不要在把小日本鬼子的裕仁称之为“天皇”。裕仁可是侵华
锦云祥瑞
2025-09-22 00:09:22
0
阅读: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