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说:搞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我不奇怪,饭店里用机器人端盘子,我也不奇怪,就连研发AI写文章,也不奇怪,但是你发现没?现在的智能科技有点跑偏了,放着救火、排雷、高空作业这些能救命的“硬骨头”不啃,反倒扎堆去抢快递员、收银员的饭碗。 话说回来,柳冠中最近几年老提AI和智能科技的事儿,尤其是发展方向偏了。他直言不讳,说搞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商店、无人酒店这些不奇怪,饭店用机器人端盘子、AI写文章也正常,可问题是现在科技总盯着简单活儿干,放着救火、排雷、高空作业这些真能救命的硬事儿不碰,却一窝蜂去挤快递员、收银员的岗位。他觉得科技本身没错,错在方向,人类得主宰科技,别让科技反过来影响人。拿排雷来说,人民子弟兵杜富国就因为排雷成了重度残疾,要是早点把AI用在远程操控装置上,操作员在安全地方转动机械臂夹线,就能避开爆炸风险。高空作业也一样,修高楼、架电线、洗玻璃幕墙,这些活儿风大摇晃,工人一不小心就坠楼,像90后消防员刘杰和钱凌云执行任务时掉下去的惨剧。要是机器人臂伸到人够不着的地方,电机嗡嗡转着固定螺丝,那多靠谱。柳冠中点明,科技该先啃这些高危、脏累、麻烦的骨头,让人少冒险,而不是抢底层老百姓的饭碗。 你想想看,中国AI发展这么快,规划里说这是颠覆性技术,能改变就业结构,可现实中冲击最大的就是那些基础岗位。快递员是最明显的,电商爆火,2020年交易额占零售大头,低薪岗位从店里餐厅转到仓储运输,现在无人驾驶快递车满街跑,骑手们雨天风里穿梭,算法规划路径取代了他们的判断。收银员也惨,自助机一摆,超市银行窗口缩水,去年有银行从多窗口变少窗口加取款机,柜台业务还得人工,但招聘少了。普华永道分析,未来20年AI取代700万工作,会计、保险、IT都坐针毡,初级岗位通过减招实现冲击。麦肯锡报告说,后疫情快递经济让仓储运输岗位涨,可长远看,AI重构劳动力市场,金融分析师、节目编剧这些中层也得变。姚期智院士从制度人才角度说,中国AI得注意这些问题,别光追速度。 柳冠中这观点不是空谈,他延伸到设计伦理上,说AI时代解放脑力劳动,一般脑力活儿会被淘汰,但真脑力靠思想,AI解决不了“为什么”的问题。设计师得有见众生的胸怀,把艺术创意、科学结构结合,为大众服务。他批评现在设计一味奉承商业,网红带货腐蚀年轻人,过度消费主义削弱探索兴趣。中国得用博大精深的认知逻辑赋能设计强国战略,信息逻辑整顿成知识,服务可持续发展。2022年他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谈ChatGPT时说设计需要头脑和良知,人得选择利用技术。2023年美术学院毕业展上,学生用AI做艺术教育平台、文化遗产再创作,他点评时强调艺科融合,别丢了人文担当。2024年工业设计系60周年庆典上,校友聊设计在商业、社会创新、智能科技、用户体验的应用,他点头说得多维度,但得回归本源。 中国AI规划强调影响面广,可能冲击法律社会伦理、隐私啥的,但就业是头等大事。国务院2017年文件就提了,数字化转型带动经济,可旧产业萎缩,实体店减快递业起,平衡难。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杨浦区展50家企业成果,办智能社会论坛,探AI赋能治理方案。柳冠中观点传播开,网上辩论多,有人说效率提升创造新岗,有人贴合现实担心失业链条。农业采摘机器人例子,去年河南冷藏车载人8农妇死,2025年山西巴士失联14人10死,要是有机器人包装采摘,这些人命保住了。可浙大35岁研究员杜某冬研究果蔬装备坠楼,科研压力大,基金申请堵,非升即走考核狠,AI研究本身也伤人。柳冠中提醒,科技得为众生,别砸岗位,社会没人还是社会吗?生育率降、年轻人不敢结婚,就因为找工作难,生存压力山大,生娃怎么养? 总的看,柳冠中这番话戳中痛点,中国工业设计从他手里起步,现在遇AI,得调整航向。设计不是快速销货生意,是战略,融合传统智慧,优先高危领域,稳就业链。国际上AI也这样,美国误解中国模式,以为自上而下,其实是市场驱动加人才。未来,AI从实验室走千行百业,快递收银变样,但高空救火得跟上。柳冠中晚年还活跃,2025年香山话谈分享逻辑赋能,耿丹学院讲座划事理框架,学生开发排雷装置测试传感器。他影响延续,提醒后辈科技服务人,别取代。
[太阳]清华大学教授柳冠中说:搞无人驾驶汽车、无人商店、无人酒店我不奇怪,饭店里
恰似江楼月
2025-09-27 00:32: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