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山海琼崖,开放高地。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建立我国首个以真实世界数据应用于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医疗特区,让国际创新疗法加速惠及更多患者。
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在陵水黎族自治县下水投用,填补了我国在海洋工程与数据中心新基建融合发展领域的空白,整体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处于国际前列。
我国首个以教育开放为核心使命的园区在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建成,致力于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集聚办学,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多学科融合、中外互鉴的全球留学目的地。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信用修复“一口申请、一网办理”,帮助失信的商事主体“零跑动”完成信用修复;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全省统一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推介平台——“土地超市”,实现“云上读地”“云上选地”“云上买地”。
近年来,海南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将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一个个“首个”“首批”在海南诞生发展,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朝着全岛封关运作的关键节点稳步迈进。
五年来,海南始终将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海南省委、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以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勇于为国家试制度、闯新路、作示范,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改革创新多点开花、成果丰硕,目前已形成20批16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海南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深改办(自贸港工委办)常务副主任关继荣说:“我们将不断深化制度集成创新,用改革的思维破难题、促发展,接续推出更多标志性、引领性强的改革创新成果,助力封关运作‘平稳有序、万无一失、首战必胜’。”
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数字经济的浪潮正加速涌动。“在中国,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家中小企业申请获得邓白氏编码。落地海南迄今,我们已为超15万家企业发放邓白氏编码。”邓白氏中国区总裁吴广宇介绍说,作为全球领先的商业数据与分析决策赋能公司,邓白氏于2022年在海口注册成立海南邓白氏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企业立足海南自贸港,依托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优势,服务更多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海外企业开拓中国市场。
数据印证活力:2024年,海南省数字贸易287.9亿元,同比增长44.5%。今年1-7月,海南省数字贸易135.3亿元,其中出口85.3亿元,增长5.5%。其中,计算机服务出口增长1.3倍,盛哲、高图、乐羽、西山居等游戏企业的出海业务增加6.7亿元。数字经济正成为海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科技引领,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今年7月30日至8月4日短短5天时间,便实现了“五天两发”的骄人业绩,标志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正式进入高密度常态化发射阶段。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梁介绍,“二期建成后,4个工位年发射能力有望突破60次,单个工位发射周期可从月发一次压缩至10天甚至一周。”
随着海南商业航天产业破题发展,围绕商业航天的一系列产业链开始在文昌集聚。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副局长王凤宇介绍,航天城正与国家深空实验室共建四大科研中心,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推进国际合作,围绕火箭研发、卫星应用的产业链加速集聚,未来将吸引全球力量共筑“航天梦”。
全岛封关运作,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今年12月18日封关运作的倒计时已经启动,第一批封关运作31个项目全部建成。海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劲松介绍,海南印发实施自贸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海关监管办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核心政策及配套制度,构建起自由便利的政策体系。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吸引全球资本目光:过去5年,海南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从制度创新突破到产业发展升级,从科技赋能“动能转换”到封关运作“冲刺攻坚”,海南自贸港正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书写新篇章。随着封关大幕即将拉开,一个更开放、更繁荣、更具活力的海南,正迎来全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