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还没服役,核动力已在路上?“航母楼”舰岛造型最新曝光   福建舰服役在即,

史鉴奇谈 2025-09-27 12:00:12

福建舰还没服役,核动力已在路上?“航母楼”舰岛造型最新曝光   福建舰服役在即,位于武汉的“陆基航母实验设施(也被称为航母楼或水泥航母)”也有了新变化。有网友拍摄到“水泥航母”的最新“舰岛”,从外形上看和福建舰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了主机烟囱的位置后,“舰岛”的尺寸进一步缩小。   熟悉航母的人都知道,烟囱是常规动力的“身份牌”。它要排出主机燃烧产生的大量废气,体积小不了,还得占据舰岛的核心位置。   福建舰作为8万余吨的弹射型航母,即便设计再紧凑,也得给烟囱留出空间。现在这座新舰岛直接“砍”掉烟囱,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军事专家早就分析过,中国航母走的是继承与创新结合的路子。从改装辽宁舰,到自建山东舰,再到造出电磁弹射的福建舰,每一步都在快速迭代。   这种迭代思路自然会延续到下一代装备上。核动力能提供近乎无限的续航,还能省出大量空间装燃料和弹药,是大型航母的终极方向之一。   除了没烟囱,新舰岛的设计还有不少亮点。它延续了福建舰高度集成的塔桅设计,把各种雷达设备都“藏”了进去,不像美式航母那样拖着一堆电子桅杆。   这背后是中国电子工业的硬实力在支撑。集成化设计不仅能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提升隐身性,还能让舰岛功能更集中,操作效率更高。   雷达布局上,新舰岛也没丢福建舰的优势,照样采用“大盾+小盾”的组合。这说明下一代航母对防空警戒能力的要求只高不低,要牢牢把制空权的“眼睛”擦亮。   更关键的变化在甲板布局上。有消息说,这艘被推测为20号的航母,升降机数量比福建舰多了一部,还调整了位置。   福建舰是右舷前后各一部升降机,新设计则在左舷加了一部。这个改动看着简单,实际能大幅提升舰载机的调动效率,让战机出动回收的节奏更快。   舰载机可是航母战斗力的核心。军事专家张学峰就说过,舰载机的重要性不亚于航母本身。升降机的优化,显然是在为更强大的舰载机编队服务。   不过话说回来,核动力虽好,也不是一拍脑袋就能上的。它的技术复杂度和成本都远高于常规动力,得一步步来。   从辽宁舰到福建舰,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几十年的路。这种跨越式发展里,稳扎稳打是关键。国防部也明确说过,航母后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情况。   现在“水泥航母”上的这些变化,更像是技术验证的“先行官”。工程师们会在陆地上把舰岛布局、设备集成这些细节都测透,再用到实船上。   这也符合中国装备发展的一贯风格:先试验后定型,不打没准备的仗。毕竟航母是国之重器,每一个设计都得经得起实战检验。   有人按舷号推测,辽宁舰16号、山东舰17号、福建舰18号,中间可能还有19号舰,20号舰才会是核动力。这个猜测有一定道理,毕竟技术升级需要过程。   军事专家宋忠平也提到,中国不会跟美国搞军备竞赛,航母数量够维护国家安全就行。但性能上必须追平世界一流,核动力就是绕不开的一步。   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下一代航母的技术探索就已经在“水泥航母”上铺开。这种“无缝衔接”的节奏,透着一股胸有成竹的底气。   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中国航母的每一次突破都藏着这样的提前布局。武汉的“航母楼”从来不是样子货,它是未来航母的“试验田”。   现在这座新舰岛的出现,就是最直接的信号:核动力的脚步真的近了。它不是空想,而是已经进入了具体的设计验证阶段。   当然,最终什么时候能看到核动力航母下水,还得看技术成熟度和国家需求。但“水泥航母”上的每一个变化,都在为那一天铺路。   福建舰即将带来的战斗力跃升已经值得期待,而这座无烟囱舰岛的曝光,更让人们对中国航母的未来多了份憧憬。   官方信源:观察者网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