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川普在联大情绪失控,克宫突然向全球宣布:中俄达成“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 川普在联合国大会严重超时4倍的演讲冲上了外网热搜,包括美媒在内的很多外媒都发现他当时明显“情绪失控”。随着克里姆林宫向全球宣布,中俄达成一项“史无前例的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外界才明白川普表现异常的原因所在。 这可不是普通的买卖。协议里明确,中俄要把原油贸易量进一步提升,俄罗斯对华天然气输送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要知道,2024年俄罗斯已经是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全年对华原油进口量就有1.0847亿吨,占比达到19.6%。 天然气领域更是狠角色。“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截至2024年11月已输气超780亿立方米,2025年满负荷运行后年输气量能到380亿立方米,足够1.3亿户家庭用上一整年。 更让西方坐不住的是后续布局。“远东线路”管道计划2027年投运,每年能多送100亿立方米天然气。规划中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还要经蒙古对华输气,2030年后每年又是500亿立方米的量。 几条管道叠加起来,未来俄罗斯对华天然气年供应量有望逼近1000亿立方米,这个规模直接改写全球能源贸易版图。 特朗普的焦虑不是没道理。美国一直想靠能源牌拿捏全球,如今中俄这步棋直接动摇了他的盘算。更打脸的是货币结算方式,2023年中俄油气贸易里近40%都用本币结算,人民币与卢布直接兑换量同比涨了300%,这等于在美元霸权的墙脚上凿了个洞。 技术合作的深度更让西方眼红。中国装备企业早就参与了亚马尔LNG项目,国产化率从首期15%飙到三期45%,光设备出口就带动了超50亿美元收益。 现在双方还在联手搞新一代小型核反应堆,氢能产业链也在规划中,甚至用人工智能搞能源管理方案,这些合作已经跳出了单纯的“买卖关系”。 捷宁电站的例子摆在那,这个中国在俄最大电力合作项目总装机容量48.3万千瓦,年发电量30.2亿千瓦时,早就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样板工程。 美国《外交政策》早年还嘴硬,说中俄能源合作不可能双赢,当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只占9%,天然气更是才1%。短短十几年过去,数据狠狠打了脸,俄罗斯现在稳居中国进口石油来源国第二位,仅以100万吨之差落后沙特。 这波合作对中国意义重大。它直接夯实了国内的能源安全根基,让中国在西北、东北、西南、海上的四大能源战略通道彻底成型,大大降低了对传统航线的依赖。 对俄罗斯来说,这更是摆脱西方制裁的关键一步。欧洲市场萎缩后,中国这个稳定的大买家直接撑起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半壁江山,带来了大量投资、工作岗位和税收。 普京早就把话说得很明白,扩大与中国的互利合作是俄方的战略选择,这种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一时一事影响。 两国元首在莫斯科会谈时也定了调,要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维护跨境基础设施稳定运营。这种高层共识下的合作,稳定性根本不是短期交易能比的。 更妙的是合作还在向外延伸。中俄计划年内启动北极LNG—3项目,北极航道的开发能大幅缩短能源运输时间。双方还在推动建立欧亚能源互联网,把影响力往更广阔的区域辐射。 中国在光伏、风电领域的技术优势,遇上俄罗斯的资源禀赋,简直是天作之合。俄罗斯方面也承认,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是全球能源投资领域的领先者。 特朗普在联大的失态,本质上是对这种“失控”的应激反应。美国习惯了制定规则,却突然发现中俄在能源领域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不仅规模大,还覆盖了勘探、开发、贸易、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抱团”,而是资源禀赋与产业体系的深度互补,是实打实的双赢。 以前西方总想用制裁卡脖子,现在中俄用扎实的合作给出了答案。你搞你的封锁,我建我的通道;你玩你的单边主义,我做我的多边合作。 特朗普那超长时间的演讲,与其说是指责他人,不如说是给自己打气。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中俄这纸“史无前例”的协议,已经在全球能源格局上撕开了一道口子,而这道口子只会越变越大。 官方信源:《中国能源报》
难怪川普在联大情绪失控,克宫突然向全球宣布:中俄达成“史无前例”的战略合作
史鉴奇谈
2025-09-27 12:00: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