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主席选举,国民党内的大佬们明面上都表态支持卢秀燕,在卢秀燕拒选之后,就只有

湖锦行 2025-09-27 12:20:33

国民党主席选举,国民党内的大佬们明面上都表态支持卢秀燕,在卢秀燕拒选之后,就只有三个人明确亮明支持态度,马英九挺罗智强,洪秀柱挺郝龙斌,赵少康挺郝龙斌,其他如吴伯雄、朱立伦、韩国瑜、卢秀燕、王金平、傅琨萁等都持中立立场,起码是假装中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国民党主席选举的博弈中,马英九的一次公开支持行动,意外成为他党内影响力衰退的清晰注脚。 曾经能在党内左右选情、一呼百应的他,如今高调力挺罗智强,却未能带动任何后续响应,反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这一反差不仅暴露了他个人政治地位的变化,更折射出国民党内部长期存在的凝聚力缺失问题。 回溯过往,马英九在国民党内曾是“核心级”人物。每逢党内重要选举,他的倾向性表态往往能快速聚拢支持者,甚至让分歧的派系暂时搁置争议、向同一方向靠拢。 那时的他,凭借积累的声望与人脉,堪称党内“风向标”,一句支持,就能带动基层响应、大佬附和,选情也常因他的介入而明晰方向。 这种影响力,曾是他在党内立足的核心资本,也是国民党在特定时期凝聚力量的重要支撑。 然而此次选举,局面却彻底反转。事件的转折点始于前主席朱立伦宣布不再连任。 党内一度将希望聚焦于台中市长卢秀燕,吴伯雄、朱立伦、韩国瑜、王金平等大佬纷纷公开表态支持,营造出“卢秀燕参选即稳赢”的氛围。 然而,卢秀燕突然宣布拒选,这一决定让此前的“支持声浪”瞬间哑火,也让党内的权力真空彻底暴露,原本看似统一的立场迅速瓦解。 卢秀燕拒选后,党内大佬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分化。多数人选择了“明哲保身”,吴伯雄、朱立伦、韩国瑜、王金平等人纷纷收起立场,转入“中立阵营”,即便私下有倾向,也绝不公开表态。 整个党内,仅有三人明确亮明支持对象:洪秀柱与赵少康选择力挺郝龙斌,马英九则独挺罗智强。 可马英九的这次支持,没有像过去那样引发“跟票效应”:既无其他大佬跟进附和,也未带动基层党员向罗智强倾斜,他的声音在党内更像“孤音”,无人响应,这种孤立感远超偶然。 大佬们的“中立”本质是派系交错下的“风险规避”。国民党内资深老将与新锐力量各有利益诉求,主席选举本质是“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 贸然站队某一方,若后续候选人落选,不仅可能得罪对立派系,还会动摇自身在党内的资源与地位。 更关键的是,这一局面凸显出马英九操作策略与现实的脱节。他或许仍抱着“声望即影响力”的旧认知,却忽略了政治博弈的核心早已变为“实际资源调动能力”。 过去,他的声望能转化为派系支持、基层响应;如今,大佬们不再因他的“过去光环”盲目追随,反而更看重“支持后能获得什么实际利益”“候选人是否真能主导局势”。 当他选择支持并非热门的罗智强时,大佬们的沉默,实则是对他“号召力失效”的默认,曾经能震慑全党的气场,如今已荡然无存。 这场选举风波,远不只是马英九的尴尬。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国民党的深层困境。 当政党失去能凝聚共识的核心领袖,当“安全优先”取代“团结协作”成为主流心态,即便有曾经的“大佬”站台,也难形成真正的合力。 马英九的孤立,是现实给出的深刻提醒,政治影响力从不是“过往荣光”的延续,而是持续被认同、能整合力量的实际能力。 而国民党若想走出困局,必须先打破“各怀算计”的内耗,找到能牵起全局、凝聚人心的“核心主线”,否则,再多的“中立”,也换不来政党的向前发展。 那么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信源:台海网《国民党主席选举呈“三强鼎立” 马英九表态支持世代交替》

0 阅读:0
湖锦行

湖锦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