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人却用了超过3000本著作来评价此战,将志愿军英勇奉为壮举,言外之意是被打服了,此战更是中国的崛起之战。 1950年美军刚打完二战,握着世界最先进的武器,麦克阿瑟更是狂得没边,当着杜鲁门的面打包票,说中国绝不敢出兵朝鲜。 可他没想到,志愿军悄悄过了鸭绿江,第一次交手就在云山把美军王牌骑1师打懵了。这支部队号称百年未尝败绩,却被志愿军打得建制大乱,美国的沃克将军急得直跺脚,说南朝鲜第2军彻底垮了,美军右翼全暴露了。 等麦克阿瑟反应过来,志愿军已经把战线推到了清川江,这位“军事天才”的神话第一次碎了。 后来接任的李奇微更有发言权,他在回忆录里写“中国军队来了,我们的灾难也降临了”。他最怕志愿军的夜战,说战士们穿着胶底鞋,能悄无声息摸到美军哨位跟前,信号弹一升,军号声能把哨兵吓进碉堡,没等喊口令仗就打响了。 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把美军从鸭绿江一路赶回三八线,收复了平壤,美军遭遇“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布莱德雷将军直言,麦克阿瑟根本斗不过中国军队,那点本事在志愿军面前不够看。 美军有飞机大炮,志愿军却凭着“钢少气多”硬扛。美国陆军战史里打了个比方,说志愿军守阵地像旅馆主人护家,拼尽全力;美军却像过客,根本扎不下根。 就像上甘岭战役里,山头一直被炮弹轰击,志愿军还是守得住,美军换了好几支部队,死伤无数也拿不下来。李奇微后来承认,不管美军飞机炸得多凶,志愿军总能把武器装备送上去,这股韧劲让他们彻底没了办法。 志愿军不光能打,还让美军见识了什么是仁义之师。被俘的美军少将迪安最有感触,他说征服中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1953年被遣返时,握着志愿军的手说再也不要打仗了。 李奇微也在书里写,北朝鲜人会杀俘虏,可中国人待俘虏特别友善,这种修养让美军士兵都心生敬意。 打了三年,美军终于撑不住了。这场仗让美国彻底重新认识了中国,后来写越战的人都说,就因为有了朝鲜战争的教训,美军再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生怕再惹怒中国。 美国史学界从60年代就开始反思这场战争,光有名有姓的著作就超过三千本。有的书骂麦克阿瑟轻敌,有的夸志愿军战术厉害,还有的承认美国根本赢不了。 芝加哥大学教授卡明斯在书里说,大多数美国人都不知道朝鲜在哪,却不得不承认中国是真正的对手。 美国高中教科书里更是写着,这场战争其实是中美在较量,朝鲜和韩国不过是配角,还直白说中国参战是怕美军打过来,这其实就是承认志愿军出兵的道理。 以前世界上没几个国家看得起中国,打完这场仗,没人再敢把中国当软柿子。后来万隆会议上,中国说话有了分量,就是因为抗美援朝打出了底气。美军用三千多本书写下的,不只是战争经过,更是对志愿军的敬畏,对中国崛起的认可。 这场仗不是打赢那么简单,是让中国在世界上站得稳了,这才是真正的崛起之战!
日本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如果不出兵,美国人也不会打到中国去。可美国
鹏天云光
2025-09-27 13:50:0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