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1位失智老人拿着100元到面店买面,不料,老板接过100元后,也不找零,只给老人称了2斤面,老人乐呵呵转身就走,然而,9年后,老人意外离世,老板崩溃大哭! 面店老板叫阿海,三十出头,在巷口开这家“阿海面馆”有些年头了。那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阿海正在揉面,玻璃门被轻轻推开,走进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人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100元,颤巍巍地说:“老板,买面。” 阿海抬头,认出是住在附近小区的林阿公。林阿公患有阿尔茨海默症,记性时好时坏,以前常由老伴陪着来店里买包子,最近倒是很少见。“阿公,您要多少面?”阿海一边问,一边拿起面袋。林阿公愣了愣,含糊地说:“够吃……够吃就行。”阿海看他攥着100元的手都在抖,心里明白了大半,称了2斤最细的龙须面,递过去:“阿公,拿好,慢走。” 林阿公接过面,乐呵呵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就往外走。旁边正在吃早餐的熟客凑过来:“阿海,你咋不找零啊?100块买2斤面,亏大了。”阿海笑了笑:“阿公记性不好,找给他钱,说不定转身就丢了。等他家人来,我再跟他们说。” 可等了好几天,也没见林阿公的家人来。倒是之后每隔三五天,林阿公就会准时出现在面店,每次都攥着100元买面,阿海每次都只收成本价,称2斤面,从不提找零的事。有时林阿公忘了给钱,空着手就要拿面,阿海也笑着递过去,还叮嘱一句:“阿公,慢点走。” 熟客们渐渐摸清了门道,有人说阿海傻,有人却佩服他的善良。阿海总是那句话:“谁还没个难的时候,阿公不容易,这点面不算啥。”时间一长,林阿公好像认准了这家店,除了买面,有时还会在店门口的长椅上坐着,看阿海揉面、煮面,偶尔阿海忙完,会递杯热水过去,林阿公就会像个孩子似的,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 直到半年后,一位中年女人匆匆走进面店,焦急地问:“老板,您见过一位穿中山装的老人吗?头发花白,患有失智症,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阿海心里一紧,拿出手机翻出之前偷偷拍的林阿公的照片:“是这位阿公吗?他常来我这儿买面。” 女人激动地点点头,说自己是林阿公的女儿林女士,前段时间母亲去世,她忙于处理后事,没顾上好好照顾父亲,没想到父亲趁她不注意,偷偷跑了出来。阿海连忙告诉她,林阿公最近几天没来店里,不过以前常去附近的公园坐着,还把自己这半年来林阿公买面的情况说了,特意强调:“阿公每次给100元,我都没找零,想着等你们来再说,一共……” 话还没说完,林女士就红了眼眶,从包里掏出一沓钱:“老板,太谢谢您了,我爸这病,经常糊涂,没想到您还这么照顾他。这些钱,您一定要收下,不够我再补。”阿海推辞不过,只收了之前林阿公买面的成本价,剩下的钱,说什么也不肯要:“林姐,举手之劳,阿公每次来店里,看着他笑,我也开心。” 从那以后,林女士偶尔会陪着林阿公来店里,有时还会带些自家做的点心。林阿公虽然记性不好,但每次看到阿海,都会咧开嘴笑,伸手要面。阿海依旧每次称2斤面,只是不再收林阿公的钱,林女士过意不去,就经常介绍朋友来店里吃面,阿海面馆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 就这样过了9年,林阿公的身体越来越差,来店里的次数也渐渐少了。直到那天,林女士红着眼圈走进面店,递给阿海一个布包:“老板,我爸……走了,凌晨在家门口不小心摔了一跤,没抢救过来。他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这个,我想着,他肯定是想送给您。” 阿海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叠得整整齐齐的100元,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林阿公歪歪扭扭的字迹:“面好吃,谢谢老板。”看着那些钱,想着林阿公每次来店里乐呵呵的样子,想着他坐在长椅上看自己煮面的场景,阿海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崩溃大哭。 他想起这9年里,林阿公从一开始的步履蹒跚,到后来需要人搀扶;想起他有时会忘记自己是谁,却记得来面店买面;想起他接过面时,那句含糊却真诚的“谢谢”。这些点点滴滴,早已成了阿海生活里最温暖的部分 。 后来,阿海把林阿公送的钱,换成了米面油,送给了社区里其他的孤寡老人。他还在店门口挂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老人、小孩买面,半价。”熟客们问他为啥这么做,阿海笑着说:“林阿公教会我,善良不是吃亏,是能温暖人心。他走了,但这份温暖,我想继续传下去。” 每当清晨,阳光洒在面店的玻璃门上,阿海揉着面,总会想起林阿公第一次来店里的样子,想起他接过面时乐呵呵的笑容。他知道,林阿公虽然不在了,但那份因一碗面而起的善意,会永远留在这条巷子里,留在每一个被温暖过的人心里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乐清老人 老人失钱包
浙江温州,1位失智老人拿着100元到面店买面,不料,老板接过100元后,也不找零
芦苇飘雪
2025-09-27 15:06:2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