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色列比作纳粹德国,不是愤怒,是懒惰。 你不需要懂国际法,也能看出这说法有多荒谬——一个在大屠杀废墟上建立的国家,成了种族灭绝的实施者? 那些在集中营里死去的犹太人,他们的孩子、孙子,今天在特拉维夫的咖啡馆里讨论着战争,却被说成是当年的刽子手。 这不是批判,这是把苦难当成了可随意涂抹的颜料。 没人“放任”以色列,只是没人能轻易动它。 美国每年给它38亿美元军费,不是因为喜欢它的政策,而是因为地缘棋盘上,它是个关键落子。 欧洲骂它轰炸平民,但没切断军售,因为怕石油涨价、怕恐怖袭击报复。 阿拉伯国家嘴上喊着支持巴勒斯坦,转身却和以色列签了能源协议。 联合国发了几十份决议,可安理会一票否决,法律就成了纸上的叹息。 真正有意思的是,现在连以色列自己的将军都坐不住了。 去年五月,国防军总参谋长公开说:“我们不能为政治家的野心牺牲士兵。 ”这话听着像内战前夜的信号。 司法系统被削弱,百万民众上街抗议,军队和政府裂开一道缝——原来最痛的不是外面的炮火,是自己人开始怀疑这场仗到底值不值得打。 你看到的是“全世界沉默”,但其实沉默背后是无数种算计:经济、安全、选票、历史创伤。 没人想当救世主,也没人敢当恶人。 我们总爱用最极端的词,因为简单。 但真相从不简单。 加沙的孩子在废墟里找水,以色列的父母在防空洞里等孩子回家。 两边都是人,都有伤。 你骂谁,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幸存者。 而我们,只是在屏幕前,用最轻飘的词,审判着最沉重的苦难。
把以色列比作纳粹德国,不是愤怒,是懒惰。 你不需要懂国际法,也能看出这说法有多荒
零动力
2025-09-28 01:07:18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