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才!山东淄博,一学生在上网时发现“商机”,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联系上家付费查询他人身份信息,并加价来卖给客户,从中赚取差价,11个月内竟获利219万元,事情败露后,他就被警方依法逮捕,法院这样判了! 今年9月26日,豫视频的一则报道让许多人五味杂陈。山东淄博有位王姓学生,竟涉足倒卖个人信息这一违法行径。短短11个月,凭借此等不当手段,竟“捣鼓”出高达219万的流水,实在令人咋舌。这故事听着像个“天才少年”的野路子传奇,可结局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判三缓五,外加220万的巨额罚金。 这案子给我们揭开了一个“轻资产”犯罪的冰山一角。这位王同学,根本不需要自己是啥顶级黑客,他玩的只是一套“空手套白狼”的中间商游戏。他隐匿于境外加密聊天软件的虚拟世界中,一头紧密联结着能获取信息的上家,宛如在信息暗流里精准锚定源头;另一头急切寻觅着如嗷嗷待哺雏鸟般的下游客户。 整个过程滴水不漏,交易全用USDT这种虚拟货币结算,总额超过了31万个。这操作,就是为了躲开监管,让钱的去向变得扑朔迷离。最可怕的是,这种勾当的门槛极低,起因不过是他在一个群聊里,嗅到了所谓的“商机”,让一个严重的犯罪行为,看起来就像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网游。 很多人看到“缓刑”两个字就炸了,觉得这判决是不是太轻了?其实,法院的天平是两头都称量过的。一方面,这事儿性质恶劣,涉案信息量巨大,被定为“情节特别严重”,法律规定至少得判三年。法律的刚性,宛如巍峨高山,不可撼动。它代表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准则,没有丝毫通融余地,彰显着公正与秩序的铁律。 那转折点在哪?就在于王某事后的态度。他不仅将犯罪事实供述得详尽清晰,诚心认罪悔悟,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全部违法所得,哪怕是虚拟货币,都丝毫不差地如数退还,展现出深刻的悔意与担当。法律给了他一个机会,前提是他得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这绝非纵容,而是惩罚和教育的双重作用。 我们再来帮他算一笔最简单的经济账,看看这趟浑水到底值不值。11个月,流水219万,听着很吓人。他自己实际到手多少呢?大概38.4万的虚拟币和2.2万现金。可最终的代价是,不仅要把所有非法所得上缴,还得额外掏出220万的罚款。 这算下来,他不仅白忙活一场,还净亏了220万。这笔交易,着实亏得一塌糊涂。那亏损之巨,仿佛跨越层层界限,亏到了遥不可及之处,用俗语来说,便是亏到姥姥家了,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更别提,一个刑事案底会像影子一样跟着他,未来的学业和工作都会因此大打折扣,这种无形损失,根本无法用金钱计算。 说到底,这案子就像一个警钟,为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年轻人敲响。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但当它被用来触碰法律底线时,所谓的“捷径”通向的必然是悬崖。踏踏实实地走正道,远比在灰色地带里赌上自己的人生要明智得多。
是个人才!山东淄博,一学生在上网时发现“商机”,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联系上家付费
绾玉说
2025-09-28 08:24: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