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9月25日,印度国防部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敲定一个大合同,大

云景史实记 2025-09-28 10:10:17

印度国防部宣布了! 9月25日,印度国防部跟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敲定一个大合同,大概70亿美元,买97架“光辉”Mk1A战斗机,其中包括68架单座和29架双座教练机。这次大单的核心,其实还是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政策。 莫迪政府这些年一直把 “印度制造” 当国家战略,尤其在国防领域喊得最响,在此之前印度军队的武器依赖进口是老毛病了,以前 60% 的装备都得从俄罗斯、法国这些国家买,花了不少冤枉钱还处处受制于人。 就像之前买法国 “阵风” 战机,单价高得吓人,结果今年 5 月印巴空战里,巴基斯坦的歼 10CE 直接把印度的 “阵风” 给击落了,这让印度脸上实在挂不住。 莫迪政府早就把 “印度制造” 当国家战略喊,尤其在国防领域卯着劲想翻身,还定下 2025 年 70% 国防装备国产化的目标,这次买 97 架 “光辉” Mk1A,说白了就是想对外秀肌肉,证明 “印度能自己造先进武器”。 可这 “光辉” 战机真能撑起印度的国产化脸面吗?先看它的身世,这飞机从 1983 年就开始研发,硬生生拖了 40 年才拿出像样的型号,比咱们国家歼 - 10 的研发周期还长一倍多。 就算是这次采购的改进型 Mk1A,核心部件照样离不开进口:发动机用的是美国通用电气的 F404,雷达是以色列的 EL/M-2052 有源相控阵雷达,连电子战系统都得靠国外技术支撑。号称 “国产战机”,可关键的 “心脏” 和 “眼睛” 都是别人的,这能叫真正的自主制造吗? 印度媒体吹 “光辉” Mk1A 多先进,可跟巴基斯坦的 “枭龙” Block3 比一比就露馅了:“光辉” 的雷达探测距离才 140 公里,“枭龙” 的雷达能到 170 公里,还能从 “光辉” 的雷达盲区发起攻击;武器方面,“光辉” 用的 “阿斯特拉” 导弹射程 110 公里,而 “枭龙” 的 PL-15E 能打 200 多公里,差距一目了然。 价格上更夸张,一架 “光辉” Mk1A 要 7900 万美元,比美国的 F-35 还贵,要知道 F-3 可是五代机,“光辉” 连四代机的顶尖水平都达不到,这性价比简直低得离谱。 再看看印度国防国产化的其他家底,更能明白这次采购有多勉强。就说那艘 “维克兰特” 号国产航母,1999 年就开始设计,2005 年开工,硬生生拖到 2022 年才服役,工期比计划多了十几年,成本从最初的 7 亿美元飙到 40 多亿美元,翻了 6 倍还不止。 更打脸的是,这航母 50% 的推进系统、70% 的武器和电子设备都是进口的,连发动机都是美国通用电气的,说是 “国产航母”,其实就是个 “国际组装货”。 还有 “阿琼” 坦克,研发了三十多年,到现在印度陆军都不愿意多要,因为它太重了,印度很多桥梁根本承受不住,而且故障频发,实战中根本靠不住。 不仅如此,负责造 “光辉” 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更让人不放心。这家公司 2024-25 财年本来计划交付 11 架 “光辉”,结果一架都没完成,理由竟是拿不到足够的进口发动机。 虽说公司说建了新的生产线,储备订单也涨到了 213 亿美元,但连现有订单都交不了货,新生产线能靠谱吗?之前印度空军飞行员就明确表示不愿意驾驶 “光辉” 上战场,宁愿接着用进口的苏 - 30MKI,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印度国防部说现在国防装备国产化率已经到 65% 了,比以前进步不少,可这数字水分太大。所谓的 “国产化” 很多时候就是把进口零件拼在一起,核心技术压根没掌握。 就像 “光辉” Mk1A 号称用了更多国产零件,可维护成本还是比进口战机高,而且印度斯坦航空公司连美国发动机的许可证生产都搞不定,更别说自主研发了。 按照这个进度,2025 年要实现 70% 国产化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就算勉强凑够数字,也只是自欺欺人。 其实印度不是没机会搞真正的国产化,可自身的短板太致命。工业基础薄弱,连制造战机需要的高端复合材料、精密电子元件都造不出。 研发体系混乱,一个项目换好几拨人,标准朝令夕改,就像 “光辉” Mk2 本来计划 2023 年首飞,结果推迟到 2026 年,服役更是要等到 2031 年以后。 再加上官僚主义严重,军工企业效率低下,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拿到 “宝石” 企业的称号,可交付能力半点没提升,反而总找借口拖延。 依我看,这次印度这 70 亿的大单买的不是 “国产战机”,而是给 “印度制造” 贴的一块遮羞布。表面上看是往国产化目标迈了一步,实际上暴露的是核心技术缺失、工业能力不足的老问题。 想靠砸钱买面子实现国防自主,根本不现实。要是印度不踏踏实实补工业基础、搞技术研发,就算再签多少大单,“制造梦” 也只能是镜花水月,2025 年的国产化目标终究是一场空。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