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人才!9月26日,山东淄博,一学生在上网时发现“商机”,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联系上家付费查询他人身份信息,并加价来卖给客户,从中赚取差价,11个月内竟获利219万元,事情败露后,他就被警方依法逮捕,法院这样判了![舔屏]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这名大学生平时喜欢浏览境外网站,偶然加入一个境外聊天群组,群里有人高价求购他人身份信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条赚钱门路。 通过多方打听,他联系上了能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上家”,自己则作为中间商赚差价,这个“生意”操作很简单,他在群里发布广告招揽客户,收到需求后联系上家购买信息,再加价转卖给客户。 每条信息赚取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差价,从最初的试探性交易,到后来规模化操作,短短11个月就非法获利219万元。 办案民警介绍,该学生主要出售的是公民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精准诈骗、恶意注册账号等违法活动,警方调查发现,购买这些信息的客户遍布全国多个省市。 令人震惊的是,这个学生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需求量这么大,随着交易量增加,他专门租了服务器存储客户信息,还制定了详细的价目表,最疯狂的时候,单日交易额就超过5万元。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警方通过追踪资金流向和网络痕迹,最终锁定了这名学生的位置,在其住所查获大量交易记录和作案设备,面对铁证,他对自己倒卖公民信息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 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重点考虑了几个因素,首先是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短短11个月非法获利219万元,其次是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巨大,社会危害性大,但同时也注意到该学生有自首情节,到案后如实供述,主动退缴全部违法所得,认罪悔罪态度良好。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法院最终作出判决,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该学生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执行,处罚金220万元,违法所得219万元全部上缴国库,这个判决既体现了法律的威严,也给了年轻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深刻警示,公民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 该学生虽然获得缓刑,但220万元的罚金可不是小数目,这意味着他未来几年都要为偿还罚金而努力工作,这种经济上的惩罚,比短期监禁更具警示意义。 从社会影响看,这起案件再次证明,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互联网企业要加强信息保护,公民个人要提高防范意识。 网友热评: “现在学生脑子是真活泛,可惜用错地方了!要是我当年上学时能倒腾点信息差,早发财了,当然,现在知道这是犯法的!” “判三缓五等于没坐牢?家里有钱退赃就能轻判?建议以后判这类案子必须直播庭审,让年轻人看看后果!” “我之前总收到网贷电话,现在想想可能就是这些'人才'干的!建议查查山东本地网贷公司,保不齐有内鬼!” “最可怕的是他学计算机的!以后开发软件会不会留后门?建议所有高校计算机系必修法律课!” “退赃220万还缓刑?说明他确实没把钱挥霍完!建议查查他背后有没有保护伞!” “判缓刑好理解,毕竟要留着他继续还钱,不然220万罚金谁来交?” “建议学校开设《网络安全与法律》必修课,别再让00后以为翻墙是高科技!” 如果给你200万,但必须用10年牢狱之灾来换,你会怎么选?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答案+理由! 信源:大河报·豫视频官方账号
是个人才!9月26日,山东淄博,一学生在上网时发现“商机”,通过境外的聊天软件,
风景繁华
2025-09-28 10:47: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