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克文昨天在头条提醒中国决不能成为移民国家,起因从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将正

是逸屹呀 2025-09-28 11:34:45

卢克文昨天在头条提醒中国决不能成为移民国家,起因从2025年10月1日起中国将正式在普通签证类别中新增K字签证,这一签证是专门发给入境的外国青年科技人才。   今年10月1日一项代号“K字”的新签证政策就要落地了,这事儿因为评论人卢克文的一句“警惕成为移民国家”,瞬间点燃了大家的情绪。   这K字签证,压根就不是一道简单的门,它试图在全球人才这场大混战里,走出一条既能引凤来巢,又能把风险牢牢关在门外的中国新路子。   很多人觉得这是放宽了,其实恰恰想反了,这次变革最核心的一点,是把筛选的权力,从过去分散在各个公司手里的“邀请函”,收回到了国家这只手里,换成了一套硬邦邦的“资格认证”。   你不是光有单位要就行了,你得是搞STEM(的,得是名校毕业,还得年轻,这哪是降低门槛?这是把模糊的标准换成了精准的卡尺,确保进来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当下在芯片、AI这些“卡脖子”领域最急需的。   这种玩法,不是“广撒网”,而是拿着高精度地图的“定点捕捞”。   大家伙儿的担心,其实很好理解,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怕引来的人“对中国无二心”。   这种朴素的情感完全可以共情,但国家治理不能只靠情感。   K签的风控逻辑,聪明地绕开了考验人心的难题,转而去抓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   你的学历背景真不真?科研成果有没有水分?有没有犯过罪?签证官可以通过面谈、实地调查来核实。   信任不是靠嘴说,是靠一套制度跑出来的,而且这信任也不是一次性的,人进来了还有居留管理,一旦违规,证件随时可能被注销,这就是动态的防火墙,安全感,来自这套贯穿始终的、严丝合缝的程序。   把K签和“移民国家”画等号,这是最大的一个误会,啥叫移民国家?那是像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计划的那样,要从根本上改变人口结构,再看新加坡的例子,华人比例下降,也是因为当年大规模地授予了定居权。   K字签证在“出口”上,把路分得清清楚楚,它是一条为了科研攻关开设的“工作便道”,而不是通往“永久居留”的高速公路,中国的绿卡有多难拿,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两条道压根就不相通。   K签的目标是引进能搅动一池春水的“鲶鱼”,用他们的技术和知识,带动我们自己的创新,而不是要永久改变这个池子里的生态构成。   在全球人才抢夺战已经白热化的今天,美国有H-1B,德国有蓝卡,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K字签证,就是中国交出的一份深思熟虑的答卷。   它既不盲目排外,也不鲁莽开放,而是在尝试用一套极为精密的风险平衡术,在开放与安全之间,找到那个属于我们自己的黄金分割点。

0 阅读:1
是逸屹呀

是逸屹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