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歼10C后,伊朗快速找补称红旗9将大量部署,伊朗是既要又要! 外界早有耳闻,伊朗空军的日子过得有多窘迫。这个国家最拿得出手的战机,还是巴列维王朝时期引进的美制F-14“波斯猫”。这些战机平均机龄近半个世纪,能飞起来全靠伊朗工程师拆东补西的逆向工程手艺。 周边的压力却一天比一天大。以色列的F-35I隐身战机已经形成战力,时不时用空袭秀一下肌肉。沙特的F-15SA、阿联酋的“阵风”,随便拎一款都比伊朗的老战机先进半代以上。 伊朗太需要新战机了,这种需求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中俄,全面考察了中国的歼10C和俄罗斯的苏35。 所有人都在等一个答案,最终伊朗给出的选择是放弃歼10C。这个决定让不少人意外,但细想之下全是现实考量。 伊朗空军长期使用俄制装备,从S-300防空系统到米系列直升机,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俄式后勤体系。换用歼10C意味着要重建一套全新的维护流程,这笔时间和金钱成本,伊朗眼下耗不起。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愿意松口技术转让。有消息称,俄罗斯已授权伊朗国内生产苏35,预计产量能达到48至72架。对急于提升本土国防工业的伊朗来说,这一点诱惑力远超单纯的战机采购。 但苏35的交付需要时间,以色列的威胁却近在眼前。伊朗只能退而求其次,先抓来米格-29当“救火队员”。 当地时间9月23日,伊朗议会国家安全委员会委员佐赫列万德直接官宣了消息。他明确表示,俄罗斯的米格-29已经抵达伊朗并完成部署,能立刻用来应对以色列威胁。 佐赫列万德没藏着掖着,坦言米格-29只是应急产品。伊朗真正想要的,是俄制苏35这种4++代重型战机,只有它才能真正解决空军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这些米格-29算不上全新装备,部分还是当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逃过来的机型,后来经俄罗斯升级改造。但对伊朗而言,有总比没有强,至少能让老旧的机队喘口气。 就在外界以为伊朗要彻底倒向俄罗斯军工体系时,伊朗又放出了新消息。有官方渠道透露,红旗9防空系统将在伊朗大量部署,相关准备工作已进入尾声。 这步棋走得相当精妙。红旗9作为中国外贸防空装备的明星产品,性能早已经过实战检验,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多国都有列装。它的远程防空能力,正是伊朗目前的短板。 伊朗心里比谁都清楚,单靠俄制装备风险不小。俄罗斯的苏57产能有限,根本不可能出口伊朗;苏35虽然先进,却仍落后于以色列的F-35一代。把宝全压在俄罗斯身上,等于给自己留了个巨大隐患。 引进米格-29应急、盯着苏35搞长期升级、再用红旗9补全防空短板。伊朗这波操作,把“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玩得通透。 他们既想要俄罗斯的技术转让和后勤衔接,又不想放弃中国装备的性能优势。这种看似矛盾的选择,恰恰是伊朗在制裁高压下的生存智慧。 苏35的“雪豹-E”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能到400公里,搭配推力矢量发动机,足以和周边的四代半战机掰手腕。红旗9则能构建起远程防空网,把空中防御圈往外推数百公里。 两者一攻一防,再加上米格-29撑场面,伊朗的空防体系能快速形成层次。这种组合拳,比单一装备采购的效果强得多。 有人说伊朗贪心,但换个角度看全是无奈。这个长期被西方孤立的国家,早就学会了在大国博弈中找平衡。靠俄罗斯解决燃眉之急和技术积累,借中国装备补全体系短板,成了它最现实的选择。 俄罗斯也乐意做这个交易。他们手上正好有埃及退订的苏35库存,转给伊朗既能回笼资金,又能深化与这个中东大国的合作。更别提伊朗的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帮了俄罗斯大忙,这种“互通有无”再划算不过。 而中国的红旗9一旦落地,等于在中东防空市场打开了新的突破口。这款装备的实战表现有目共睹,只要在伊朗形成战斗力,后续很可能吸引更多中东国家关注。 伊朗的小算盘里,藏着更大的战略考量。它要的不只是几架战机、几套防空系统,而是构建一个多元化的武器供应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美以的施压下掌握更多主动权。 从F-14到米格-29,从苏35到红旗9。伊朗空军的装备迭代史,就是一部地缘政治的博弈史。 现在的伊朗很清楚,单一的装备来源迟早会变成别人手里的把柄。就像当年依赖美国装备,革命后直接陷入无零件可用的困境。 这次拒绝歼10C不是否定其性能,引进俄制战机也不是彻底倒向俄罗斯。伊朗用实际行动表明,它要的是一个“东方双保险”,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铺长远之路。 等到苏35实现本土生产,红旗9完成全域部署,伊朗面对以色列的空中优势时,腰杆就能真正硬起来。这种“既要又要”的精明,或许正是它在复杂局势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官方信源:澎湃新闻《技术派|放弃后又购买,伊朗为何最后还是选择了苏-35战机》
拒绝歼10C后,伊朗快速找补称红旗9将大量部署,伊朗是既要又要! 外界早有耳
史鉴奇谈
2025-09-28 12:00:25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