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机器人在中国工厂干活一幕后,纽约时报记者忍不住了,怒斥美国企业不思进取!纽约时报的记者斯威夫特,在看了中国工厂内机器人是如何作业的视频后,非常的义愤填膺。他写了一篇报道《中国在工厂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以此来猛烈抨击美国的企业不思进取。 《纽约时报》有个叫斯威夫特的记者,看了一段中国工厂里机器人干活的视频后,整个人既震惊又愤怒,回头就写了篇文章,痛批美国企业不思进取。 斯威夫特的危机感,背后全是冰冷又扎实的数据,截至去年,中国工厂里跑着的机器人,总数已经突破了200万台,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把地球上其他所有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加起来,都没中国多。 更吓人的是增长速度,光是去年一年,中国就新装了接近30万台机器人,这个增量,同样超过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相比之下,美国去年新增了3.4万台,虽然也能排到全球第三,可跟中国一比,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 掰着指头算算,中国一年的新增量,差不多是美国的9倍,难怪斯威夫特会急眼,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被超车”了,这简直是连对方的尾灯都快看不见了,确实让人有点上火。 但光看数据就说美国企业不上进,可能也冤枉他们了,有种观点认为,美国经济的大盘子早就不全在制造业上了,所以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迫切性,和中国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人家的增长曲线看着平缓,或许只是发展模式不同而已。 反过来看我们这边,情况也复杂得很,推动这场自动化革命,既有产业升级的雄心,也得掂量现实。 中国有这么庞大的劳动人口,机器人上得太快,就业问题怎么平衡?这对政府来说,是个需要小心翼翼去考量的难题。 所以中美两国就像两列跑在不同轨道上的火车,各自都背着不同的任务,也都有着自己的烦恼。 不过这场自动化浪潮最有意思的地方,可能还在工厂之外,过去几十年,关于中国“劳工待遇”的批评,一直是西方舆论场上的老剧本,现在好了,生产线上站的都是不知疲倦的机器人,旧的指责一下子就失去了根基。 这个变化,甚至让网友们脑洞大开,开始调侃:未来的指责,是不是该转向“中国欺负机器人”了? 这句玩笑话,精准地戳中了旧话语体系在新现实面前的尴尬,技术不仅在改变生产线,也在重塑国家间的叙事博弈。 与其纠结怎么给过时的剧本写新台词,还不如把焦点放回自身,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自己,这可能才是更有价值的应对方式。 以上信息来源于央广网 全球媒体聚焦|《纽约时报》: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目睹机器人在中国工厂干活一幕后,纽约时报记者忍不住了,怒斥美国企业不思进取!纽约
是逸屹呀
2025-09-28 12:3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