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伊朗总统:制裁不会让天塌下来。佩泽希齐扬称,,伊朗已为联合国即将重启

烟雨评社 2025-09-28 14:43:13

9月27日,伊朗总统:制裁不会让天塌下来。佩泽希齐扬称,,伊朗已为联合国即将重启的制裁做好准备,“即使他们真的这么做,也不会出现天塌下来、我们不得不屈服的情况”。 联合国制裁重启的时钟刚走过零点,佩泽希齐扬就在德黑兰的总统府召开了紧急新闻发布会,面对镜头他语气平稳却透着坚定:“那些等着看伊朗崩溃的人可以失望了,制裁或许会带来阵痛,但绝不会让天塌下来。” 此时距离英、法、德三国 8 月 28 日启动 “快速恢复制裁” 机制刚满 30 天,安理会因美、英、法等 9 国反对,没能通过继续解除制裁的决议,尘封的制裁措施正按安理会第 2231 号决议的规定正式生效。 佩泽希齐扬的底气不是空穴来风,伊朗早就在经济领域布好了应对的棋局。财政部前一天刚公布数据,过去半年伊朗已将非石油出口额提升至 320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8%,其中对亚洲国家的农产品和工业机械出口占比超过七成。 更关键的是,伊朗央行联合俄罗斯开发的数字货币结算系统已经试运行,能绕开美元主导的国际支付体系,仅 9 月就通过该系统完成了与印度的 15 亿美元能源贸易结算,这正是他口中 “应对措施” 的核心一环。 与邻国的合作更是紧锣密鼓地推进着。就在制裁生效前一周,伊朗第一副总统阿雷夫刚和乌兹别克斯坦总理阿里波夫签署了 4 项合作协议,涵盖 2025 至 2027 年的政府间合作路线图,双方计划把双边贸易额从每年 28 亿美元提升至 50 亿美元,重点拓展能源管道和跨境旅游合作。 同时,伊朗与土耳其的边境自贸区也在加速建设,海关数据显示,仅 9 月上半月,经由自贸区的汽车零部件和建筑材料贸易量就增长了 23%,这些区域合作正成为对冲制裁的重要缓冲。 金砖国家的支持则为伊朗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伊朗前副外长阿赫塔里此前就公开表示,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伊朗正与金砖国家协商深化经贸和科技合作。 有消息称,伊朗已与巴西达成协议,用石油和天然气换取巴西的大豆和铁矿石,这种资源互换模式能有效规避制裁限制。佩泽希齐扬在发布会上特意提到:“金砖国家的合作不是短期援助,而是基于多边主义的长期伙伴关系,这比任何单边承诺都可靠。” 国内民众的支持更让伊朗的应对有了根基。制裁生效当天,德黑兰、伊斯法罕等城市的街头出现了自发的支持集会,民众举着 “团结抗制裁” 的标语,不少中小企业主还打出 “用本土产品支持国家” 的横幅。 这种凝聚力并非偶然,政府提前半年就启动了 “国民经济韧性计划”,向中小微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建立战略物资储备库,目前粮食和药品的储备量足以满足 18 个月的需求,这让普通民众对制裁的焦虑大大缓解。 面对西方的施压,伊朗的反制也毫不含糊。就在佩泽希齐扬表态当天,外交部宣布召回驻英、法、德三国大使进行磋商,理由是这三国滥用伊核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推动恢复已终止的制裁决议。 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更是明确警告,如果制裁持续升级,伊朗将停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这一表态直接引发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机制的关注。而对于美国提出的 “用全部浓缩铀换三个月制裁暂缓期” 的要求,佩泽希齐扬直接拒绝,称这种条件 “绝对无法接受”。 从安理会表决到街头集会,从数字货币结算到金砖国家合作,伊朗应对制裁的脉络清晰可见。佩泽希齐扬那句 “不会让天塌下来”,背后是经济布局、国际协作与国内团结的多重支撑。 制裁的大幕虽已拉开,但伊朗显然没打算屈服,这场围绕制裁与反制的博弈,本质上是多边主义与单边施压的又一次碰撞,而伊朗用实际行动展现出的韧性,正让这场博弈的走向充满变数。 9月27日的钟声即将敲响,伊朗的“永不拥核”承诺与制裁重启的倒计时形成尖锐对比。 外交官们在纽约的会议室里争分夺秒,而核问题的答案,仍悬在谈判桌与战场之间的灰色地带。 信源:中国新闻网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