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住的“别墅”,是单位分的,不是有钱买的,也没觉得多风光。 那房子冬天水管冻得炸裂,夏天墙皮发霉,院里一下雨全是泥,踩一脚能陷到鞋底。 可那时候,我能在后院挖蚯蚓、追蜻蜓,没人管你玩到多晚,也没人告诉你“不能踩草坪”。 现在回头看,那不是房子,是时代留下的一个缺口。1998年福利分房彻底终结,那些曾被当成“特权象征”的单位别墅,要么拆了盖高楼,要么卖给了原住户,可没人愿意掏几十万去修一幢没电梯、没暖气、下水道还反味的老楼。 北京香山、上海虹桥那些曾经的“干部院”,如今早换成了精装楼盘,门口挂着“学区房”三个字,价格翻了十倍,可谁还记得这里曾经有孩子在泥地里打滚? 我们那代人,是最后一批在真实土地上长大的孩子。 不用去公园才能看到草,不用靠VR才能“接触自然”。 你家后院的泥巴,就是你的游乐场;你家院墙外的野树,就是你的攀爬架。 现在的孩子,连小区里的草坪都得绕着走,怕弄脏鞋,怕被投诉,怕家长说“不安全”。 心理学家说,这种和土地直接接触的童年,叫“自然童年”,它正在消失。 不是因为没地方玩,是因为我们把“家”变成了商品,把“院子”变成了投资标的,把“自由”换成了物业费。 我现在的家,有地暖、有新风、有智能门锁,可我再也没在自家院里蹲着看蚂蚁搬家。 不是我不想,是那片泥地,早被水泥封死了。 最讽刺的是,当年被嫌弃的破房子,如今成了我记忆里最像“家”的地方——它不值钱,但让我活过。
我从小住的“别墅”,是单位分的,不是有钱买的,也没觉得多风光。 那房子冬天水管冻
乐影操控者
2025-09-28 15:10:13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