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宣布了! 9月26日,印度政府刚刚宣布,要在2026财年下半年向市场借

往事趣谈纪录 2025-09-28 16:20:13

印度政府宣布了! 9月26日,印度政府刚刚宣布,要在2026财年下半年向市场借钱6.77万亿卢比,这可是一笔大钱。全年举债规模达14.82万亿卢比,这个数字相当于印度GDP的5.2%,相当于每个印度人背上8.3万卢比的债务。 要知道,有数据显示印度 90% 的人月收入都低于 2.5 万卢比,这 8.3 万的债务差不多要攒小半年才能凑够,对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表面看,这就是印度政府一次普通的财政操作,可往深了想,这里面藏着印度经济转型的深层博弈。他们借这么多钱,核心目的就是要维持基建狂飙的势头,同时还得死死把财政赤字按在 GDP 的 4.4% 这条红线上。 因为要是赤字太高,国际上的投资者会觉得印度经济不稳,不愿意来投钱,到时候麻烦就大了。要知道在 2020-21 财年,印度的财政赤字曾一度飙到 GDP 的 9.2%,后来花了好几年才慢慢压下来。 印度政府上半年借的 8 万亿卢比,基本都砸进了 “国家高速公路发展计划” 和 “港口现代化项目” 这两个大窟窿里。就拿古吉拉特邦的蒙德拉港来说,那里正在热火朝天地搞扩建,32 台中国产的盾构机正日夜不停地挖掘海底隧道,这个项目一共要花 2200 亿卢比。 按照规划,等扩建完成后,蒙德拉港的货物吞吐量能直接提升 40%,进出的船只多了,自然能带动周边的生意和就业。 可硬币总有另一面,印度的基建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补全的。印度中央公路局有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全国 40% 的国道都因为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 这些坏了的公路直接让印度的物流成本增加了 18%,要知道咱们中国的物流成本只占 8% 到 10%,这么一对比差距就更明显了。 简单说就是货物从一个城市运到另一个城市,花的钱变多了,耽误的时间也变长了,更要命的是,就因为这 18% 的物流成本上涨,印度的 GDP 增速直接被拖累了 0.6 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脚步都慢了下来。 更让人揪心的是,印度的基建项目还藏着不少隐患。有信用评级公司分析过 42 个收费公路项目,发现近一半项目的通行费收入比预期少了 20%,还有 31% 的项目收入直接差了 30%。 截至去年 3 月,印度有 697 个公路项目都进度滞后,要么是征地出了纠纷,要么是承包商没钱了,各种问题一堆。 而且印度公路管理部门早就背上了 350 亿美元的债务,近十年里这个债务涨了 14 倍,现在还在靠借钱修新路,旧路的维修资金更是没了着落。 这背后的矛盾其实特别显眼:新的港口、高速公路要花钱,旧的国道维修同样要花钱,钱从哪儿来?只能接着借。但借的钱总有要还的,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印度 2023 年光是长期外债的还本付息就花了 822.7 亿美元。 现在印度的公共债务已经占到 GDP 的 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预测这个比例可能会超过 100%。 要是以后印度的经济增速没达到预期。税收收不上来,这笔 14 万多亿的债务可能就会变成 “烫手山芋”,要么只能借新钱还旧钱,债务越滚越多,要么就得砍民生领域的开支,比如教育、医疗的投入可能就得缩减。 其实印度想靠基建撑起经济的心思能理解,毕竟好的基础设施确实能帮经济 “跑” 得更快,他们也想借着基建赶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脚步。但这么靠借钱硬撑实在太冒险了,旧路还没修好就急着上新项目,很容易顾此失彼。 而且印度的财富本来就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最富有的 1% 人口拥有全国 40% 的财富,剩下的人收入本就不高,再背上这些隐性债务,日子只会更难。 印度这么大规模举债搞基建,最后能如其所愿实现经济转型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

0 阅读:1
往事趣谈纪录

往事趣谈纪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