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波兰恢复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又重新跑了起来。不过,隔壁哈萨克斯坦看准了机会,说从我这里走,运量能翻倍。你说这算盘打得多响? 波兰之前拿安全当理由关了口岸,造成的影响可不小,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有意思的是,波兰宣布重开时,哈萨克斯坦却瞅准机会直接喊话,说走他们那儿运量能翻倍。 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的栏杆刚重新升起,第一列满载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就缓缓驶入,可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的视频讲话已经在物流圈传开了。 他对着镜头明确表示,哈萨克斯坦的跨里海运输走廊能让中欧班列运量翻倍,还特意晒出阿克套港刚扩建完成的集装箱码头,那股子 “抢生意” 的劲头藏都藏不住。 要知道,波兰关闭口岸的 11 天里,中欧班列可是憋坏了。300 多列火车堵在边境,2 万多个集装箱里的圣诞礼品、汽车零件没法按时送达,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的工厂都差点因为缺件停产。 现在波兰一开门,大家本以为会回到以前 “波兰通道一家独大” 的日子,没成想哈萨克斯坦早早就备好了 “后手”,就等着这时候发力。 哈萨克斯坦的底气来自刚升级完的跨里海走廊。这条路线从中国新疆出发,经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铁路到阿克套港,再用轮渡跨里海到阿塞拜疆的巴库,最后经格鲁吉亚进入欧洲,全程比走波兰的传统路线少了 800 公里。 更关键的是,哈萨克斯坦今年砸了 20 亿美元扩建基础设施,阿克套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从每年 50 万标箱提升到 120 万标箱,还新增了 3 条铁路专用线,火车到港后不用等,直接就能装船。 为了让中欧班列更愿意走自己这边,哈萨克斯坦还放了不少 “优惠大招”。从 9 月开始,凡是经跨里海走廊运输的货物,铁路运费直接减免 15%,港口装卸费也打八折。 要是长期合作的物流企业,还能拿到优先调度权,要知道以前走波兰路线,遇到拥堵时火车得排队等好几天,而哈萨克斯坦承诺 “72 小时内必发车”,这个效率让不少货主动了心。 更妙的是,哈萨克斯坦还拉上了 “小伙伴” 一起造势。阿塞拜疆把巴库港的轮渡班次从每周 3 班增加到 5 班,格鲁吉亚则开通了从波季港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直达铁路,三国联手把整个运输链条打通了。 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9 月下旬经跨里海走廊的中欧班列开行量已经环比增长了 80%,其中一半以上是从波兰路线转过来的,主要是电子产品和汽车零部件,这些货物对运输时效要求高,显然更吃哈萨克斯坦 “快准稳” 的这套打法。 波兰这边虽然重新开放了口岸,可心里也犯了嘀咕。毕竟之前的封锁让不少货主失去了信任,现在哈萨克斯坦又在旁边 “抢生意”,波兰不得不赶紧推出补救措施,比如把口岸的查验时间从 8 小时缩短到 4 小时,还承诺对滞留货物减免部分滞期费。 但即便这样,不少物流企业还是留了个心眼,开始采用 “波兰 + 哈萨克斯坦” 双路线布局,避免再被单一通道 “卡脖子”。 哈萨克斯坦的野心可不止于此。托卡耶夫在讲话里提到,未来三年还要再投 30 亿美元升级铁路和港口,目标是把跨里海走廊的运量提升到中欧班列总运量的 40%,彻底打破波兰路线的垄断。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哈萨克斯坦还在跟中国商量,打算开通从西安直达阿克套港的定点班列,进一步缩短运输时间。 其实这背后也藏着哈萨克斯坦的 “小算盘”。作为中亚最大的国家,哈萨克斯坦一直想成为连接欧亚的物流枢纽,中欧班列无疑是最好的机会。 光是物流带来的收入,就能占其 GDP 的 5%,更别提还能带动当地的仓储、维修、餐饮等行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且通过这条路线,哈萨克斯坦还能把自己的石油、矿产等资源更方便地运到中国和欧洲,可谓 “一举多得”。 现在的中欧班列路线竞争,早就不是以前 “一条路走到黑” 的时代了。波兰想保住传统优势,哈萨克斯坦想趁机崛起,还有俄罗斯的北极航线也在虎视眈眈。 对货主来说,多了选择自然是好事,但对这些国家而言,要想留住中欧班列,光靠喊口号可不行,还得在效率、成本、服务上真刀真枪地比拼。哈萨克斯坦这次能不能实现 “运量翻倍” 的目标,还得看后续的实际运营效果,但至少现在,它已经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步棋走得确实够妙。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现在,这辆车,装满的是中国制造、亚洲信任和中亚的野心,谁抓得住,就能跟着一起前行。抓不住的,就只剩下铁轨上风化的旧枕木了。 信源:观察者网
随着波兰恢复开放边境,中欧班列又重新跑了起来。不过,隔壁哈萨克斯坦看准了机会,说
烟雨评社
2025-09-28 16:43:1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