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9月7日,河南濮阳,男子莫名其妙收到1300元的转账,怕出什么问题的他选择了报警,不等民警那边传来消息,男子就收到了催收电话,对方称其在某APP贷了1300元,今天要还2430元。男子以为是诈骗电话直接挂了,次日又收到电话,对方称今天连本带息要还3731元,男子意识到不妙,再次报警。 (信息来源:光明网——男子莫名收到1300元转账,5天后遭暴力催收3731元) 那天傍晚,杜先生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手机银行的到账提醒突然弹出。 1300 元的金额不算多,却在他平静的生活里激起涟漪。 转账人 “杨爽” 这个名字,他连半点印象都没有。 翻遍通讯录、核对近期账单,甚至问遍家人朋友,都没人能说清这个陌生人为何转账。 这笔来路不明的钱,成了压在他心头的问号。 多年的生活经验让杜先生没敢对这笔钱有半分觊觎。 “天上哪有掉馅饼的事?” 他心里犯嘀咕,总觉得这钱背后藏着看不见的钩子。 秉持着 “不义之财分文不取” 的念头,他当天就拿着转账记录去了派出所,希望警方能帮着查清来源,还自己一个清白。 可他没料到,这只是这场噩梦的开端。 四天后的 9 月 11 日,一通陌生电话彻底击碎了杜先生的期待。 电话那头的声音粗粝直接,上来就抛出重磅炸弹。 “你在‘5 秒速借’借的 1300 元到期了,赶紧还 2430 元,不然有你好受的!” 对面还说他不仅下载了 APP,连刷脸认证都做过,借款期限就 5 天。 这话让杜先生浑身一懵,像被人兜头浇了盆冷水。 他的手机里从来没有过什么 “5 秒速借”,刷脸认证更是天方夜谭。 他急忙解释自己从没借过钱,还已经报了警。 可对方一听 “报警” 二字,立刻炸了锅,每句话都裹着威胁的尖刺,骂够了才狠狠挂了电话。 杜先生本以为报警的威慑能让对方收敛,可第二天一早,催收电话再次夺命般响起。 更可怕的是,还款金额竟涨到了 3731 元。 短短一天,利息就翻了好几倍,这哪里是借贷,分明是明抢。 他坐在沙发上反复回想,最近确实点过不少手机弹窗里的链接,难道就是这些看似无害的点击,让自己的信息落进了骗子手里? 为了摆脱这无妄之灾,也不想让更多人上当,杜先生找到了媒体。 记者跟着拨通了催收电话,刚说明来意就被恶语威胁。 当要求对方出示贷款合同、资质证明时,对方却拿 “保护隐私” 当挡箭牌。 记者随后查遍了各大应用市场和工信部备案系统,别说 “5 秒速借” 的公司信息,连这个 APP 的影子都没找到。 很显然,这压根就是个连伪装都懒得做的黑平台。 让人揪心的是,记者深入了解后发现,杜先生的遭遇并不算新鲜。 不少人遇见相似的例子,山东有位市民莫名收到 2000 元转账,第二天就被要求还 5000 元。 这些受害者都和杜先生一样,说不清自己是在哪一步掉了坑。 即便有媒体曝光,催收电话也没停下。 目前警方表示,暂时不建议杜先生偿还所谓的欠债。 这事传开后,有人分享经验:“手机弹窗里的链接千万别随便碰。” “天上不会掉馅饼” 的老话,在一次次骗局中被反复印证。 这些黑平台专挑普通人下手,用虚假链接套取信息,用强制下款制造债务,再靠暴力催收榨取钱财。 更可恨的是,他伪装成正规机构来电,让受害者防不胜防。 好在法律早有规定,年化利率超过 36% 的借贷不受保护,这种欺诈形成的债务更是无需偿还。 只是要彻底铲除这些黑平台,还得监管、运营商、个人一起发力。 杜先生的经历提醒我们:那些看似意外的 “好处”,往往藏着最狠的陷阱。 唯有人人警惕、各方发力,才能把这些藏在暗处的骗子揪出来,还大家一个干净的生活环境。
[太阳]9月7日,河南濮阳,男子莫名其妙收到1300元的转账,怕出什么问题的他选
韫晓生
2025-09-28 16:48:50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