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去用餐,付钱的时候给了老板一张100钞票。谁

陈砚之 2025-09-28 17:46:05

1986年,“猪八戒”的扮演者马德华去用餐,付钱的时候给了老板一张100钞票。谁知老板一摸,就说这是假钞!二师兄吓得赶忙解释:“我刚刚从银行里取出来的,怎么会是假的?” 马德华这人,1945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回族家庭,原名叫马芮,祖籍山东武城。父母早年从山东迁来,靠父亲的小生意和零工勉强过日子。那时候北京胡同里日子紧巴巴,他从小就跟着爸妈见识底层酸甜苦辣。家里没啥文化底子,可父亲爱武术,闲时教他几招拳脚,让他从小练就一身韧劲。15岁那年,1959年,他考进中国京剧院,正式沾上戏曲这行当。起初学老生和武生,练基本功练得手脚生疼,但这也为后来丑角路子打下底子。京剧院那几年,他每天起早贪黑,跟着老师走圆场、练身段,慢慢摸出门道。 转到北方昆曲剧院后,马德华专攻丑角,这行当讲究细腻和滑稽,他正好对上胃口。昆曲丑角不是光逗乐,得把角色那点小九九演活。剧院里他排练《十五贯》之类的戏,反复琢磨台词和身段,双手比划出那些小动作,声音带点颤音。同事们围坐讨论唱腔,他总递茶水听着,学着前辈怎么处理眼神。昆曲这活儿磨人,但也让他积累经验,丑角的夸张和真实感,成了他后来演猪八戒的杀手锏。那些年,他在北京老建筑的剧院里推门进出,地板垫子踩得吱呀响,镜子前捏眉毛练表情,一练就是几小时。 1980年,马德华第一次碰影视,拍了部小电视剧,卸下戏服换现代衣裳,站在镜头前调整站姿。两年后,1982年,他进央视《西游记》剧组,挑大梁演猪八戒,还兼天蓬元帅和山神。剧组在峨眉山脚下,条件苦,他早起戴猪头面具,爬坡背台词,帮忙固定布景石块。猪八戒这角色,本来他不爱,觉得太丑,可导演看中他丑角功底,一试就定。拍摄拉长到六年,他把八戒的好吃懒做演得活灵活现,獠牙道具扶正,山坡上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播出后,这形象深入人心,国家一级演员的帽子也扣上了。从昆曲到荧屏,他这转变靠的就是扎实基本功,没半点花架子。 拍完《西游记》没多久,1986年,马德华的生活还挺规律。那阵子他片约不多,平时在北京转悠,偶尔去剧院排练。钱这东西,他向来不讲究,身上就带大面额,零钱懒得备。有一天,他去银行取了笔钱,打算办点家事。取完出来,手里钞票新鲜,纸张还带着银行的墨香。他没多想,就在路边拦了辆出租车,报了公司地址。车上他坐后座,望着窗外高楼后退,脑子里转着下午的活儿。到地方,车费20块,他抽出一张100的递过去。司机接了钱,捏捏边,说零钱不够找。 马德华一听,摸兜里果然没散钱。他指指不远的公司门,说往前开点,到单位找人送零钱来。司机点头,车子挪了几十米停下。他下车进大门,找到熟人,从抽屉里拿几张20的,赶紧出来还钱。司机清点完,从口袋摸出张100塞回来。马德华接过,没细瞧,就折好放钱包。出租车一溜烟走了,他转身回公司,继续忙活。那天他没觉得不对劲,钱包鼓鼓的,日子照过。谁知这张钞票藏着猫腻,等着第二天给他上堂课。 第二天一早,马德华照旧去街角早点铺,点了包子和豆浆,吃得香。结账时,他从钱包抽出那张100,摊在柜台上。老板接过去,用手指摩挲,脸色一下子变了,说钱不对劲,是假的。马德华当时就愣住,这钱明明刚取的,怎么会出岔子。他赶紧收起钞票,离开铺子,直奔银行。大厅里他排队到窗口,把钱推过去,让工作人员验。机器一转,蜂鸣声响起,工作人员戴手套再用紫外灯照,确认是假币。他反复说这是昨天取的,工作人员建议想想钱有没有别人碰过。 马德华站在柜台前,双手按着台面,脑子飞转。渐渐地,他想起出租车那档子事,司机还钱时的动作,那张钞票就是在那一刻换的。原来司机见他钱包厚实,心生一计,用假的调包真币。出租车这行当,那时候小伎俩不少,司机没零钱找,就借机下手。他没追车,也没报警,就这么咽下这口气。银行工作人员摇头叹气,他拿着假币离开,兜里空落落的。这事儿让他长记性,钱这玩意儿,得多个心眼。 从那以后,马德华出门总备点零钱,钱包里塞几张10块5块的,叠整齐放内袋。工作上他没耽搁,继续接戏,排练时调整台词,双手比划动作。几年后,他在电视节目里聊起这经历,从取钱到调包,一五一十说清。镜头前他比划递钞动作,强调防范小聪明。观众看完,掌声响起,他点头收尾。节目一播,信件来了不少,人家分享自家防骗心得。他翻页圈句,觉得这事儿不光是他一个人的课。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